-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9-12-01汪洋中的一曲奏鳴─ 大翅鯨之歌 600 期

Author 作者 余欣怡/ 臺灣大學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喜歡海洋活動,愛吃海鮮,期待成為依海維生的人。
低沉起伏的旋律,一句句組成樂章,像奏鳴曲般依序在溫暖的海域迴盪著,有時透過船身傳入海人耳中,變成相互流傳著水手魂的傳說。直到1960年代科學家潘恩 (Roger Payne)等人透過水下麥克風的收音,才確認 這和他平常所拉的大提琴組曲相似的音符,來自於巨大身軀的大翅鯨。這些音符的結構嚴謹卻很神秘,原來,一隻隻的大翅鯨,是譜著神秘之歌、才華洋溢的作曲家,顛覆了自捕鯨時代以來對鯨魚的想像。人們意識到海洋內太空中,仍有尚未了解的高智慧生物,因此,科學家們把大翅鯨之歌收錄在唱片中,隨著「挑戰者號(STS Challenger STA-099∕OV-099)」送往外太空,試圖與浩瀚宇宙間的未知生物溝通。


公鯨唱歌吸引母鯨?

雖然早從19 世紀的捕鯨記錄中,人們已知大翅鯨年復 一年的南來北往長途跋涉,將一年的韻律按照季節區分為夏季在寒冷的極區吃飯,冬季在溫暖海水中交配繁殖的兩大生活圈。在大翅鯨之歌轟動海洋圈後,1980 年 代有更多鯨豚聲學家開始收錄,在夏威夷、百慕達和墨西哥海域的大翅鯨之歌慢慢拼湊出解碼這些歌曲的線索。牠們大多在冬天的繁殖季唱歌,而且潛水人員下海拍照觀察,發現快成年體型的單身雄性鯨魚才會唱歌;甚至在同一個海域,這些「爸爸候選人」們就像是有指定曲般的唱著同一首歌,而歌曲每年還會有一些變化, 新增或改變某些樂句段落,約 5~8 年後整首歌就完全 煥然一新了。越大隻的成年公鯨能將歌唱的越長,聲音越大,因此,生物學家們假設單身公鯨魚可能是在唱情歌,吸引母鯨的青睞,看是否能由候選人晉身為「準爸爸」。不過,隨之而來的研究卻發現,不論是透過水下喇叭回播或歌唱中鯨魚的案例,吸引而來的卻是其他的公鯨。所以,「吸引交配假說」就這樣出局了,但雌性選擇的可能性卻仍保留著。


公鯨為什麼要唱歌?

著對大翅鯨繁殖區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了解更多,越能推測神秘歌聲的用途,取而代之是「競爭交配假說」或「形成聯盟假說」。繁殖區中最穩定的關係就是鯨魚媽媽和去年受孕後於今年新生的寶寶之間,需要全天候的哺乳及守護寶寶的安全讓牠快速成長才能繼續旅程。而隨著寶寶逐漸長大,身邊會有伺機而動的爸爸候選人開始跟隨,這稱為「護衛鯨」,但卻不是穩固的關係, 有時候會被鯨媽媽甩掉,有時候會接著有護衛鯨1 號、 2號、3號……甚至到10號以上。而這些護衛鯨們通 常在母鯨身邊並不唱歌,公鯨間主要以追逐和衝撞來解決。想像一下橄欖球賽中,抱著球的球員就像是媽媽帶著寶寶,而後面追撞成一團的隊友們則是彼此牽制著,爭取和母鯨魚交配生下一胎(得分)。因此,衍生出的假設就是歌唱者利用雄壯嘹亮的歌聲來尋找盟友,歌聲代表自己的能耐,一方面可能警告周邊還不成氣候的年輕公鯨,另一方面尋找能和自己一樣強的壯漢來形成聯盟,在未來的護衛戰中能有更大勝算。
 

公鯨唱歌為自己廣告還是相互挑釁?

從千禧年後,大翅鯨研究者達林(Jim Darling)等人根據觀察歌唱者雄鯨之間的互動結果,提出雄性之間的「競爭交配假說」。某些禽鳥、蛙或鹿等動物也會在繁殖季節由雄性動物聚在特定的範圍,發出叫聲或唱歌進行展示競爭(lekking), 透過聲音的誠實訊號(honest signals),別的個體可以判斷出發聲者的身體素質。例如,大翅鯨歌聲的長度與低音的頻率可反映出體型大小,公鹿的鳴叫可判斷牠是否仍在精力充沛的巔峰。而根據海面下的觀察顯示,如果正在歌唱的公鯨體型較大,則靠近的另外一隻公鯨可能會逕自離開;如果來者塊頭更大,則換歌唱鯨默默游走。這在公鯨間彼此先打量一番,下一步要競爭或合作聯盟搶親的行為,目前人 們還未能判斷,畢竟受限在鯨魚90%以上的活動都在水下,且大翅鯨唱起歌來又是以數小時起跳的耗時事件,光靠潛水人員的目視觀察仍難以解謎。……【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0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