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7-07-01學次方:遊戲世界沒有標準答案 571 期

Author 作者 陳其暐/嘗試在混亂的時代當一名稱職的觀察者,關注新媒體的同時,仍然熱愛雜誌與紙本。
三峽的臺北大學前,即便大雨滂沱,仍然有許多學生熙來攘往。附近林立著許多公寓大廈。前來接應我們的是學次方的創辦人之一,藍詩婷。她領著我們進入其中一棟高樓,前往學次方隱藏在尋常住戶中的「據點」。

一進門,雨水尚未從雨傘滴落,林佳瑩的招呼聲便先一步的來到,並早已為我們謄出了採訪空間。這個據點並不大,明亮的房間內沒有傳統制式的黑板、沒有併排的桌椅,取而代之的,是層層疊疊的各種桌遊與遊戲素材,與其說是教室,更像是孩子的遊樂空間。

下午二時,這裡尚未有任何孩子出沒,但已可感受到孩子的氛圍。三大張貼伏在牆上的海報,瞬間吸引了我們的目光。海報上滿佈著各種動畫圖片、稚氣的字體與交錯的箭頭,猜想可能與「柯南」大有關連。藍詩婷興奮的介紹:「這是孩子們的『自由研究』。」 這個名詞來自於日本,初衷是為了讓孩子發掘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培養自我探索的精神,讓孩子們自己挑選有興趣的主題做深入研究與討論。議題並不設限,可以是實驗烤餅乾的素材比例,或是觀察公路人孔蓋的各種形狀。在學次方,自由研究成為課堂的一部分,而孩子們用了一學期的時間,彙整出柯南的人物關係圖、明星臉比一比、各種車型大調查,重新發掘了他們對於柯南的認識。

孩子來到學次方,接受的並不是如數學、理化等制式學科的補習,而是學習探究生活的事物。作為一個教育機構,學次方並不太在意孩子們在學科上要拿滿分,他們更在意的,是與孩子們討論生活中的各種議題,像是媒體用詞、環境保護,甚至是前陣子的林奕含事件:「不能因為孩子們年紀還小,就不讓他們知道這些事情。」林佳瑩強調。然而,即便對於成年人來說,這些都不是容易回答的議題,又該如何帶領孩子從中學習?

「我們不應該去設限問題的答案,而是讓他們去思考,試著去聆聽兩方不同的聲音,或者為兩方去辯駁,我覺得這是在帶一個開放式議題比較重要的概念。」林佳瑩認為這並不容易,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想法跟價值觀,帶領的人必須要能盡量客觀地看待這些事:「孩子若有不同的意見,不代表他是錯的,他可能是用不同的觀點看待這件事情,但一個老師或一個帶領者如果馬上去否定他的話,那他就會記下來,影響到他未來看待事物的標準。」

將學習與生活、社會議題連結,是學次方的重要課題;而另一個重要的理念,從他們所倡導的標語中便可明顯窺見:「每個人天生就會玩,一起用『玩』來看待學習吧!」我們好奇的是,遊戲如何帶領孩子認識這個世界,使孩子成長茁壯?這樣的理念,萌發於他們對於生活週遭的觀察。

藍詩婷在求學階段發現,有許多人的學習歷程相當痛苦,而藍詩婷本身是學習動機極為強烈的人:「學習應該是快樂的,我想喚起大家學習本身的快樂。」林佳瑩在大學時期幫助過許多偏鄉的孩子、也曾在之前的工作中指導過高社經地位的孩子:「 他們無論社會階層高低、擁有的資源多寡,這些孩子在求學的路途上都很痛苦,只為了考試、家長、老師而學習,為什麼他們沒有辦法感受到學習本身的快樂?甚至拒學習於千里之外?」……【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