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9-10-01九二一後的20年,搜救現場長成什麼模樣? 598 期

Author 作者 郭家銘/本刊編輯。

救災,也可以很科技!

要確定災區現場是否有人,可利用影音探測、聲納探測器、熱影像儀與雷達等工具相互搭配。這些工具有幾個共通的優點:除了體積較小、方便運送外,待救者無需有太激烈的反應即可被偵測,讓整個救災的過程相對省時省力。內政部消防署特種搜救隊副隊長黃博村表示,20年前沒有上述設備,也沒有所謂的搜救犬,只能利用簡易的裝備「聞聲救苦」,且若現場仍有餘震,還得將搜救人員撤離,直到確認現場安全後,才能繼續搶救工作。
 
有別於過去各種「土炮」式的搜救方法,現在的搜救儀器與團隊編制,都讓這份工作不再那麼令人摸不著頭緒。首先,聲納探測器可讓輕微的敲擊聲響被放大,即使受困其中的人體力孱弱,仍可藉由對石頭、牆面規律性的敲擊向外界提供訊息。而熱影像儀,則是利用環境與活體間的溫度差顯現成像,讓搜救人員判斷建築物內是否有活體,抑或是其他可能產生的危險,如電源。
 
此外,救災現場可能也會使用雷達來探測可能的生命跡象。由於雷達的穿透能力較佳,若有人被蓋在牆面下,便可透過該儀器偵測其動作,包括心跳的動作。只是,由於該儀器較為敏感,使用當下須排除周圍15公尺內所有可能干擾判斷的人事物。而影音探測器,則屬較後端的儀器,透過鏡頭的實地拍攝,可協助搜救人員確認障礙物後方是否有人。

定義搜救範圍,搜救犬功不可沒

雖說20年後,人們可以透過較新穎的科技快速找到救援標的,然而,有時災難現場幅員甚廣,如何在人力有限的情況下,提升黃金72小時內的搜救效益?這個時候,團隊就會派出救災小幫手──搜救犬(圖一),來協助定義救災區塊,提升整體工作效率。
 

圖一:搜救犬樂樂對待救者做吠叫反映。(科普一傳十提供)


與緝毒犬一樣,搜救犬也要經過一系列嚴格的訓練與測驗,才具備出勤的資格。首先,牠們必須服從於某些特定的指令,如待命、出動等。第二,牠們必須清楚知道,什麼樣的人才是首要的關鍵搜尋對象,當找到人時也需要做出相對應的行為。以緝毒犬為例,當牠們聞到可疑的氣味時,為了驚擾持有者,牠們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坐下」;而當搜救犬在斷垣殘壁裡找到待救者時,則會激動地吠叫並拍打地面。......【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9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