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9-09-18減緩熱島效應的策略需因地制宜 453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本刊訊】現代城市中充滿人工發熱器械,且建築物和道路等均為高蓄熱體,加上綠地逐漸減少,使得該地產生高溫化的「熱島效應(urban heat islands, UHIs)」。
 
在都市內種植各種植物,是解決熱島效應的方法之一,然而,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urich)研究團隊近日發現,雖說種植植被可減緩熱島效應,但並非世界各地所有的都市都適用此方法。
 
熱島效應是一種在全球各地都會區域中所出現的氣候現象。一般來說,城市內的氣溫較周遭區域高,甚至容易產生霧氣,且此效應通常與該都市的人口規模、都市地區的降雨量及植被數量有關。研究團隊蒐集並分析來自全球各地都會區的熱島效應相關數據,試圖找出適用於各個城市減緩熱島效應的策略。研究第一作者馬諾利(Gabriele Manoli)表示,雖說種植植物是減緩熱島效應的好方法,但過往的研究並未表明多少種植量才能降低都市氣溫,需將各種策略進行量化。
 
 
因此,馬諾利的團隊與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以及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組成的共同研究團隊,利用全球約三萬座都市及其周遭地區的氣候數據進行分析,並同時將各地的夏季均溫、人口數量及降雨量納入考量。結果發現,當都市越大且降雨量增加時,熱島效應會更加明顯。一般而言,當都市的降雨量增加,會使當地的植物生長數量上升,藉此降低都會區的溫度。但此論點只建立在年降雨量平均為1500毫米的條件下。也就是說,就算降雨超過1500毫米,都市的降溫效果也不會隨之提升。
 
此外,乾旱嚴重的地區與熱帶地區的降雨量,對熱島效應的減緩有截然不同的結果。舉例來說,美國鳳凰城(Phoenix)地區的乾燥程度猶如沙漠地區,但若透過精準且有計畫地種植植被,該都市內的溫度便有可能低於周遭的鄉村地區;而位於熱帶地區,由熱帶雨林所包圍的新加坡,都會區反而需要更多的的植被才能降溫,但卻也可能導致濕度飆升,反而不利於減緩熱島效應。因此熱帶地區的都市需透過其他的策略降低溫度,例如增加都會區的風循環,或是建造更多遮陽的設施與使用散熱材料。
 
對於此次研究結果,馬諾利表示,減緩熱島效應並無單一方式,而是需配合各地區的氣候條件,進而制定更適合的方式及策略。目前,研究團隊正試圖找出哪種類型的植物能夠有效地降低周遭溫度,或許未來熱島效應將不再是各地方政府的頭痛項目了。

 

新聞來源

Gabriele Manoli et al., Magnitude of urban heat islands largely explained by climate and population, Nature,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