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8-05-01城市人工水幕聲景—純天然的解壓調劑 581 期

Author 作者 余仁方博士/目前於長庚大學擔任副教授一職, 並且為美國耳鼻喉科醫學會科學會士,主要研究包含聽覺科學、聽力預防、耳科學、助聽器、聲音生態學。
在自然的生活環境中,人們有很多機會聆聽到水的聲音,無論是來自雨滴落地面產生的雨滴聲、洗手台落水聲、水溝的水流聲又或是瀑布聲;而在日常生活裡,我們也能在萬千聲音景象裡,聽到各式水聲融合其中,包含噴泉、水幕和水簾等人工造景的聲響。

除了悅耳的自然音,我們的生活也充滿許多噪音源,這些聲音多半來自營建工程及交通噪音,且經研究證實其會造成人類生理及心理上的影響,而隨著人類生活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噪音及生活壓力應運而生。

多年來,由於臺灣經濟改變以及社會持續的高齡化,臺灣人的壓力指數普遍偏高,根據《遠見雜誌》調查,2015 年有47%的民眾壓力指數皆在中高程度以上,且精神科診所增加30%。足見應對壓力對國人來說是一件相當值得探討的議題。作為壓力源之一,噪音在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公布的106 年1~4月「公害陳情案件」各污染類別統計裡所佔的比例也是最高的(31506 件,約佔35.4%,圖二),其陳情案件數更是隨時間持續增長,過去10年已增至7.8%(圖三)。




 
噪音除了造成焦慮感增加,也可能導致如心跳加速、肌肉緊繃及血壓上升等生理變化,故削減噪音的需求也相對重要。然而,要完全將噪音消除其實相當困難,過往文獻裡普遍多利用水聲與噪音共存的「聲音屏蔽」,來降低噪音所帶來的困擾。基於人體對自然音景:如鳥聲、水聲、風聲及蟲聲等,擁有正向的生理反應,即這種聲音能使人們在心理或生理上感到放鬆,故筆者團隊嘗試探討此法是否真能舒緩噪音所帶來的煩躁感、或甚至能使聆聽者感到放鬆。

我們利用人工水簾或瀑布,來探討造景實質的屏蔽效果,並觀察這些水聲是否能有效遮蔽噪音,進而使聆聽者感到不那麼有壓力。此外,我們也運用問卷來測試其是否與所預測的變化吻合,藉以了解水簾及人工瀑布對受試者來說,是真能柔和噪音影響的效果、抑或只是再一般不過的日常景象。

過去曾有研究提到,水聲被確定為強化城市聲景的最佳選擇,其暴露量與所帶來的效應關係是由定量的方法所得出來的,而與社區噪音相關的一般分析方法使用,亦可以定性分析的結果加以解釋。主觀感受則可以與煩惱水平相呼應,過去便是透過ISO 15666 中的問卷,讓受試者聆 聽完後填寫問卷並分析噪音源的煩惱度,進而判斷人的年齡、性別、居住類型、健康狀況及受聲音舒適度和響度的影響。研究結果也發現,79 分貝(decibel, db)的水聲對於提升城 市聲景效果最為顯著,不過當噪音源總體音量在90 加權分貝(dBA)左右時,水聲對城市聲景的正效應會開始變小。據當時估計,城市地區的短期噪音暴露在70~73 分貝左右時,有 50%的人非常煩躁,而在66~67分貝 的情況下,會令人不愉快。「 溪流」、「湖水波浪」等聲音被選為用以掩蓋城市噪音有效的自然聲音,且水聲應與城市噪音相近,甚至相差不低於3 分貝。綜上所述,水聲確實能降低聆聽者的壓力,然而什麼樣的水聲種類帶來的效果又是最好的呢?……【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8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