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8-07-01演化沒有設計標準 583 期

Author 作者 許家偉/畢業於輔大生物系、陽明微免所,曾任職UCLA 、微免 分子遺傳所和 USC分子藥理所。曾經以為演化是封塵的過氣學 科,現在發現演化生物學其實帶有濃濃的哲學味。
很多人對於生物演化機制的誤解,除了誤以為演化是隨機的、是一種進步之外,亦以為演化的過程是有設計方針或者是有目標方向的。

沒有發展藍圖的演化

所謂有設計方向,就是有模版作為標準或藍圖,但如果演化會有一個終極完美的模樣作為選擇標準的話,則可以期待各個物種必然朝著同一個方向發展,要是這樣的話,我們就看不到現在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 (biological diversity)。我們可以 用「整形」來做比喻,由於我們給俊男美女設定了一個標準—— 華人的審美標準在歐美日韓文化影響下成為:美女要有汪汪大眼、長睫毛、雙眼皮、肌膚白晰、體形清廋,型男的的話則少不了鼻子高挺、唇紅齒白、輪廓深遂、淺色頭髮等特徵—— 這樣就有一個藍圖作為模版,人們便可依照這個藍圖作為整形的方向,搞到最後那些整出來的型男美女都長得很像,這就是有方向、有計劃、有預設標準之下可能產生的結局。

正如在〈壓力與差異的成就—— 自然選擇三步曲〉和〈解構自然,論證選擇—— 演化是否隨機發生?〉兩篇文章中解釋演化機制—— 自然選擇 (natural selection)—— 的技術性原則時所提到,變異本身是隨機的,它不會刻意主動朝適應改進的方向發展,生物之所以能夠呈現出適應性的趨勢是基於非隨機的篩選。達爾文 (Charles R. Darwin)認同演化能 使生物對環境有更好的適應,但他不同意演化等同進步,因為由自然選擇所推動的演化,也只不過是讓那些擁有較適合生存所需的性狀之個體,能夠通過環境的考驗存活下來,再經由繁殖去將性狀遺傳給下一代,生物就是用這樣一種代代相傳的累 積選擇(cumulative selection)循 環來適應變化多端的環境,整個過程沒有藍本作為依據、也沒有任何指導方針,所以不會有進步的趨勢、更沒有完美的終點,可以說達爾文的演化觀是一個沒有預設結局的過 程(open-ended process)。

由於植物學家格雷(Asa Gray)嘗試 從達爾文的生物演化理論中勾勒出神學觀念,故達爾文在1860~1862 年 間寫給格雷的多封書信中向他強調,生物不是被設計出來的、更不是設計者的產物,達爾文呼籲格雷這位支持演化論的戰友要正視物種變異的性質:「經過設計的變異不會使我的信仰——自然選擇—— 變得多餘 ……, 大量未經設計過的變異是要透過自然選擇去迎合任何目的,讓蒼生蒙利。」 達爾文更在《物種起源》(Origin of Species)之後出版的《育種變異》(The Variation of Animals and Plants Under Domestication)的最後一段裡斷然否定格雷對於變異是「朝著有利的方向前行,如同水流流經設定好的水渠來灌溉田地一樣」的這種錯誤看法。雖然自然界不會有先見之明,也沒有洞察力,但這不會妨礙在自然界出現對生物有利的變化。

鐘錶匠和設計者像格雷這樣以為生物的存在就印證有設計者在幕後主宰的想法,在達爾文的年代並不罕見。早在1802 年,英國神學家培里(William Paley) 在《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 or Evidences of the Existence and Attributes of the Deity,圖一)一書 中就做了這樣的比喻:在荒郊野地上 拾獲一只懷錶(圖二A),它巧奪天工、設計複雜(圖二B)、報時準 確,但這只懷錶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從天上掉下來,它必然是鐘錶匠的精心傑作,而我們地球上複雜的生命形態和牠們所呈現的適應特質也一樣,一定是出自一位設計者之手,因為不可能存在「沒有設計者的設計(design without a designer)」這種事,這位巧手的鐘錶匠無疑就是上帝。

 
培里用這招鐘錶匠類比(watchmaker analogy)開啟了設計論證(design argument)—— 從生物精巧的設計來推論出造物者的存在。……【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