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8-09-01臺灣獼猴、人猴衝突 與保育議題 585 期

Author 作者 蘇秀慧/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清晨滂沱的大雨中,在 2 樓陽台的木 地板上發現一坨在野外許久未見的大便,沒想到它的主人昨晚第一次造訪我家,就留下到此一遊的痕跡,而且內含物還顯示牠吃了鄰居家的香蕉。白鼻心在我所居住的農田、果園環境是有能見度的,每次見到總是先偵測到牠的雙眼,在黝黑的夜色中,被車燈照到的雙眼反射出紅色的光,但也總是要極盡眼力,才能有幸在不驚擾牠的距離下,窺得其全貌與行蹤。就在興奮的跟友人分享白鼻心的造訪時,友人的提問讓我頓時陷入人與野生動物共存議題的思考。友人問,如果白鼻心以後天天來訪,我還會因為看到牠們的排遺而興奮不已嗎?

在臺灣,某些低海拔山林或於人類聚落、耕地附近活動的物種,由於棲地和資源與人類高度重疊,因此物種數 量深受人類活動與資源分布影響。 所 以,當林務局宣佈臺灣獼猴(Macaca cyclopis)、 白鼻心(Paguma larvata) 和山羌(Muntiacus reevesi)等淺山 生態系中活躍的中大型哺乳動物要從保育類名錄下架,不再受野保法規範時,我不禁要問,「臺灣獼猴,你們準備好了嗎?」還是,在更改這些物種的保育等級時就應該要確定的是……大家準備好了嗎?

臺灣獼猴數量知多少? 數量決定一切嗎?


在決定野生動物是否要列入保育類物種名錄時,數量似乎是大家馬上想到的決定因子,但絕對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更何況人們對大多數野生動物的族群量並沒有科學資料可作為評斷的依據。現今臺灣獼猴族群量為何?近期應該沒有一個全臺調查研究可以解答,目前所知道的是在2000 年所發表的資料,全臺獼猴數量估計約26萬隻(95%信賴區間約14~35萬 隻), 在獼猴密度較高的闊葉林,呈現每平方公里0.72群的密度,而以相 對猴群密度來看,每走10公里的樣線 (森林性棲地)會遭遇1群獼猴。既 然現有的獼猴數量是個無法有科學資料可作為參考的因子(其他被下架的物種也是一樣的狀況), 那就得要更仔細考量獼猴族群變動的趨勢為何?是否面臨足以威脅其族群的因素?

 

在筆者的研究裡,自 2005 年開始有 機會在臺灣多處山林調查臺灣獼猴族群,從北部福山試驗林、中部八卦山南段、南部恆春半島區域及屏東北部低中海拔山區所彙整的資料,顯示在低海拔闊葉林的獼猴密度是每平方公 里有32~45隻(1.1~1.8群 / 平方公 里);在屏東北部低中海拔山區調查 到臺灣獼猴相對密度為0~0.3
群 / 公里,而在有獼猴分布的步道調查,其相對密度與過去全島調查的資料是相近的。


那在高海拔林地的獼猴族群又是如何?目前高海拔區域臺灣獼猴的資料較少,不過在全島調查的資料顯示,在高海拔針葉林的獼猴雖然密度較低,較少受到人類干擾的衝擊,嘉義縣阿里山鄉的調查結果顯示,區內海拔及植被類型與自動相機偵測到的獼猴出現頻度相關,臺灣獼猴相對密度高。由以上區域性的獼猴密度來看,近年來低中海拔闊葉林的臺灣獼猴族群應無下降的趨勢,雖高海拔區域資料較少,但局部資料也並未顯示獼猴族群稀少。……【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8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