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分類 -

文章專區

2019-04-01一場反思的旅程—德勒斯登 592 期

Author 作者 謝育哲/沒事就沉浸在經典文學之中,感受作者筆觸間的情懷與反思;嚮往歐洲,下次想去匈牙利喝公牛血,本刊編輯。
那天清晨,7點多的鬧鐘把我從異國的美妙夢境中喚醒,在德國柏林的Airbnb用最快的速度盥洗,匆忙check out後隨意在超市買了條麵包當作早點,驅車前往柏林火車總站(Berlin Hauptbahnhof),買了張火車票,準備踏上旅程,一睹夢幻古城──德勒斯登(Dresden)。

在前往目的地的列車上,窗外德意志的平原美景與古色古香的鄉村景致盡收眼底,看著馬兒在田野間奔跑,綿羊慵懶地漫遊,好不愜意。在歷經2小時的「罰站」後(因為沒搶到座位只好全程站在車廂走道),終於抵達這充滿歷史痕跡的城市。德勒斯登,對許多人而言或許有些陌生,座落於德國東南部,易北河(Elbe)順勢劃過這美麗的中歐古城,因為擁有自薩克森王國以來數百年繁榮的歷史,城中無數的巴洛克式建築及各種文化藝術匯集於此,德勒斯登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城市之一,又有「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圖一)」 的美名。

 

圖一:易北河上的佛羅倫斯。(Shutterstock)

德勒斯登之於筆者的情懷起於美國大文豪馮內果(Kurt Vonnegut) 筆下的經典反戰文學:《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故事述說主人公比利在一次被名為特拉法瑪鐸星人的外星人綁架後,擁有可以隨意穿梭時空的能力。但僅限於自己的人生中穿越, 也就是說,他的人生猶如蒙太奇般,能任意穿越至自己生命中的任何時刻。同時,比利也學習外星人的處世之道,在經過二戰的洗禮後,面對這充滿荒誕的世界與人生,他也只是聳聳肩,用一句「就是這樣(So it goes.)」帶過了。

 
至於為何與德勒斯登有關呢?把時間拉回1945年2月,當時正值二戰末期,為了報復德軍,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軍對德 勒斯登進行大規模的轟炸。這場史稱「德勒斯登轟炸(Bombing of Dresden in World War II)」的行動中,逾2萬名的平民死亡,被視為二戰史上最具爭議的事件之一。 在當時,作為戰俘的馮內果在德勒斯登親身經歷了這場浩劫,他看見美麗的古城被夷為平地,無辜的市民遭逢劫難,而這一切,純粹只是戰爭所帶來的苦難。戰後,歷劫歸來的馮內果回國將自身經歷化作筆下《第五號屠宰場》中的比利,控訴戰爭的無情與愚昧,本書亦成為反戰書籍的經典。

經過戰後70多年的歲月後,從斷垣殘壁中重生的德勒斯登,所有的美好建築與城市景觀一磚一瓦地重建。 當走出德勒斯登火車總站(Dresden Hauptbahnhof),映入眼簾的是充滿活力的現代化建築,車站前的布拉格大街(Prager Straße),充斥琳琅 滿目的時尚品牌與各大百貨公司商場等,其中也有極具設計感的裝置藝術矗立於此,街頭藝人唱的經典名曲為川流不息的旅人們帶來歡愉的氛圍。越往城市內部漫遊,會發現建築從新潮的設計逐漸轉為古典氣息濃厚的教堂、皇宮與古蹟。

 

 
由於當時沒有任何的計畫,筆者只想逕自隨意地探索美麗的古城。先是德勒斯登最著名的壁畫「王子的行列(Fürstenzug,圖二)」,由超過2萬片的瓷片所構成,讓每個遊歷於此的旅客讚嘆不已。再往城市內部探索,便會看到美麗的茲溫葛宮 (Zwinger,圖三)。宏偉的宮廷主教座堂(Katholische Hofkirche,圖四),在大轟炸期間被炸毀,經過多年的重建,今日則再度展現其磅礡雄偉的氣勢。而另一頭的聖母教堂 (Dresden Frauenkirche)也是美不勝收,教堂前方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的銅像(圖五),讓人回憶起歷史課本上宗教改革前贖罪券的荒唐戲碼,及他影響德語深遠的傳奇一生。流過德勒斯登的易北河,則給人一絲幽靜的清閒感,再搭配河畔邊的街頭樂隊,可說是整趟旅程最平靜的一刻。
 

圖二:王子的行列。


圖三:茲溫葛宮的一隅。


圖四:宮廷主教座堂


圖五:聖母教堂與馬丁路德銅像。

在德勒斯登雖然停留時日不長,沒能細細品味古城之中每一處風情,但幽遊於這充滿歷史感的城市,想像著它從過去的斷垣殘壁,一點一滴地修復,成為今日中歐最美麗的景點,一邊反思著人類過往的荒誕行徑,只冀望人類別如同普魯士哲學家黑格爾 (Georg W. F. Hegel)的一席話:「人類在歷史上唯一學到的教訓,就是人類從來無法在歷史上汲取教訓。」

延伸閱讀
1.馮內果,《第五號屠宰場》,麥田出版,2016年。
2.德勒斯登轟炸,https://reurl.cc/vaml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