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9-05-01喵星人,你從哪裡來?─寵物的馴化與遺傳 593 期

Author 作者 寒波/科普作家,經營部落格與粉絲頁「盲眼的尼安德塔石器匠」。
豐衣足食的現代人飼養寵物,試著與動物建立親密的關係。目前,全世界最流行的寵物分別是貓與狗,牠們都是馴化動物,與人類共同生活的歷史超過1萬年。不過,隨著個人喜好不同,現今被當成寵物的動物種類可謂無所不包,哺乳類、魚類、兩生類、爬蟲類、鳥類和昆蟲等都有人飼養。而即使是資源遠不如現在充沛的古代,也有不少人飼養千奇百怪的寵物。只是,光憑考古記錄,其實不容易判斷人類的身旁,何時多了寵物。
 

寵物的起源──獨一無二的貓

要追尋寵物的歷史,就從備受現代人呵護、垂憐的貓開始吧!屬於貓科的動物很多,當今家貓的祖先是非洲野貓(Felis silvestris lybica),原本住在中東與北非一帶;而在其他地方還住著4個野貓亞種,但是都不像非洲野貓被馴化過。由此看來,馴化貓是單一起源。

目前已知最早的家貓,出土於地中海上的賽普勒斯島(Cyprus),距今約9500年;不過,貓顯然不可能原產於海島,因此許多學者認為,貓是在距今1萬年前左右的中東被馴化。當時中東剛轉型為依賴農業、長期定居的新石器時代,或許儲藏的糧食引來老鼠後,進而也吸引野貓前來,造就貓在肥沃月灣(Fertile Crescent) 一帶與人類交起了朋友。
 
在貓被馴化以後,由於生存壓力降低、飲食習慣改變等因素,造成其骨骼型態的改變,例如下顎變得更秀氣。考古學家憑著遺骸型態的變化,能判斷貓有被馴化的跡象,問題是要如何知曉,貓生前是不是被人類當作「寵物」飼養?

古人和貓實際相處的情況,現今已不得而知,所以考古學家只能藉由間接證據,推論貓與人之間的特殊關係,例如人與貓去世後葬在一起(跟人有感情);保持貓骨架完整,代表牠不是被當作食物吃掉;骨骼顯示的健康狀況良好,也代表其生前受到善待;或藉由分析骨頭內膠原蛋白的穩定同位素(stable isotope),判斷與人類有類似的飲食,不需在野外覓食。

然而,貓最初與人類的關係其實充滿疑點。作為少數被人類馴化的寵物,貓大概是最不典型的馴化物種,從古至今不但不需要依靠人類也能生活,且不能提供肉、乳、毛皮或代謝產品,對人類的實質貢獻,自古看來似乎就只有捕鼠勞動,但是實際上,貓的捕鼠成效卻十分可疑。何況考慮到貓最初被馴化的時空背景,那時是資源常常不穩定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即使貓可以驅逐老鼠、保護糧食,然而,所耗費的成本,整體而言,能讓養貓利大於弊嗎?

古代人為什麼要養貓?想了解更具體的演變,不妨求教古埃及人。古埃及是古代文明史中最輝煌的文明之一,而其從興起到衰弱都貫徹著貓的身影。早在金字塔尚未建立的5700年前,考古學家便發現一座古墓中有6隻貓與人一同下葬。另外,古埃及作為豐饒的農產中心,在往後數千年的藝術、文化都很發達,當中更留下不少貓的身影。

 
從眾多描繪貓的古埃及藝術品中能夠看到,早期的創作可看見貓捉老鼠、參與狩獵活動,到最後卻出現在餐桌旁邊,讓幾千年來的人貓關係不妨簡化為:「從抓老鼠到沙發馬鈴薯。」此外,在埃及文明中,一開始以獅子 形象問世的芭絲特(Bastet),後來卻成為一位正面形象的貓女神。這些跡象都顯示貓在埃及人心中地位的上升,更進一步具體地反映在其文化與信仰。

狗的馴化

近代以前世界各地交流有限,不同地區的人擁有各自的馴化動物與寵物,如中南美洲有鸚鵡、東亞則有金魚。不過,卻有種動物幾乎遍及世界各地,扮演寵物在內的多變角色,那就是第一種被人類馴化的動物──狗。

然而,儘管身兼人的寵物與工作夥伴,狗仍無法免於被當成食物的角色。雖然從考古遺跡中不容易判斷古代的狗是不是寵物,不過分辨牠是否為食物倒是不難。在距今1萬年前的北美洲與人合葬,和距今2300~1萬年前、屬於日本繩文時代的眾多墓葬中,骨架完整、被刻意掩埋的狗顯然都不是食物。遺憾的是,日本繩文時代結束後的彌生時代,狗被作為食物的比例大增。

大航海時代開始以前,亞洲、歐洲、非洲、北極區、美洲及有人居住的海上島嶼,絕大部分都有狗的蹤影,而牠們都能追溯至歐亞大陸某處,如今早已消失的灰狼(Canis lupus)族群。在較為肯定的考古記錄中,最早的馴化狗化石出現在距今15000年前,歐亞大陸的西方;而東方則是距今12500年前開始有狗的蹤跡,兩地都始於農業出現之前的舊石器時代,有別於所有馴化動物。與人互動最廣、歷史最為悠久的狗,雖然因而有大量相關研究,但是對於狗的疑問卻也最多。直到現在,有關狗的馴化是在何地、何時,是否只有一次等問題,仍是未解之謎。.....【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