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編輯室
一手地圖,一手世界
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趨緩,人們除了逐步恢復過往的生活模式外,各國國門的開放也讓出國旅遊人潮再現,熱度更甚以往。而外出旅遊時,要如何確認自己身處何處?相信大家都是拿出手機、平板或電腦,打開「Google Maps」即時定位目前的所在位置,接著搜尋欲前往的景點或地點,並依循它所指引的路線導航、前往下一個目的地。
不只是旅遊,Google Maps也是我們日常獲取各種相關空間資訊的主要工具之一。我們仰賴它定位、查找地點,也利用它瀏覽衛星影像、車流、街景等,甚至還能檢視社群對該地點的評價,作為食衣住行的參考。不過,其實Google Maps是最近不到20 年內才出現的服務。那麼,在這項服務橫空出世之前,人們是如何得知周圍的空間資訊?當年書局架上擺放一份份各地區的紙本地圖,相信對於一些讀者來說並不陌生。
過往,人們仰賴著傳統地圖繪製技術。不同於現今的地圖透過電腦、繪畫軟體繪製,傳統的地圖以紙和筆作為主要製作工具,並利用地圖投影、三角測量等技術繪製。而在更早之前,東西方各自發展相關地圖技術,直到地理大發現(Age of Discovery)時航海圖的出現,繼而促使東西方開始產生交集,世界的輪廓逐漸清晰。
地圖不只承載了從古至今的空間資訊,也緊隨著傳統邁向現代的每個新里程。因此,本期《科學月刊》將以地圖為主題,從傳統地圖為起始,一步步介紹地圖應用及歷史演進。再加上數位化的地理資訊系統(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高精地圖、史隆巡天計畫等最新技術的介紹,帶領讀者探索不同形式的地圖科學。
副總編輯 李依庭
01 目錄走編
News Focus
04 為什麼歌詞變得簡單又重複?/養雞,從西元前400年的絲路開始
05 氯化氫的儲存會是氫能突破的關鍵?/可預測的質數
封面故事
06 封面引言:從地圖,窺探不同時代的臺灣/蘇峯楠
12 封面故事一:與時俱進的空間呈現 記錄文明軌跡的地圖演變史/高慶珍
18 封面故事二:解讀時空科技密碼 地理資訊系統(GIS)的多維運用/白璧玲
24 封面故事三:給「機器」看的地圖?高精地圖的繪製與發展
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教授江凱偉專訪/採訪撰稿| 羅億庭
30 封面故事番外篇:啟動巡天觀測計畫 描繪全宇宙3D地圖/林彥廷
思辨之評
36 色、香、味的迷思?染紅的食安風波—蘇丹紅/葉于嘉、羅宇軒
顯 影
40 從地質地景看澎湖/邵思齊
專 欄
44 數不勝數:歐拉示性數 每一面都是六邊形的球體有可能存在嗎?/俞韋亘
48 格物致知:寶特瓶中的物理學 為什麼碳酸飲料瓶底是五爪形?/簡麗賢
54 生生不息:舞出創造力 跳舞能改變你我腦部的發展?/楊青如、謝仁俊
60 潛移默化:技藝、美感與不可預期性 陶瓷釉藥技術的研究與發展/李堅萍
66 物換星移:探索星系中心的祕密 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陳科榮
點亮科學星火
72 基隆黑鳶知多少?觀察結果道相報!/林惠珊
74 放飛後的黑鳶到哪兒去?黑鳶的繫放與追蹤/沙珮琦
星火相傳系列講座
76 如何讓科學「說人話」?新屋高中podcast多元選修上課囉!/沙珮琦
78 書 摘:《黑潮震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