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編輯室
充滿荊棘的和平之路
時序又悄悄來到一年之末,對《科學月刊》熟悉的夥伴應該不難猜到這個月的封面故事。每年12月,我們會帶領讀者認識今(2022)年的諾貝爾獎得主,除了分享獲獎的理由外,也進一步追蹤、解析他們研究成果和此領域當前的最新發展。不過,在翻開這期封面故事之前,想先跟讀者聊聊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今年2月,俄羅斯總統普丁派遣俄軍入侵烏克蘭領土,爆發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衝突。直到今日,持續近九個月的戰事代價是數十萬人次的傷亡,即使在戰火下倖存,多數家園敗破的烏克蘭人也流離失所,引發難民危機。雙方你來我往的軍火攻擊和空襲,更使戰爭的緊張局勢持續升高。
今年的和平獎就在烏俄交鋒的戰火下選出與烏俄戰爭相關的三方,白羅斯人權領袖比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Center for Civil Liberties)。
比亞利亞茨基是一名白俄羅斯民主運動參與者。除了致力於民主的發展外,他在 1996 年創立春天人權中心(Viasna),極力反對獨裁政權。儘管多次遭政府施壓而入獄,但他仍持續為人權和民主努力。「公民自由中心」於 2007 年在烏克蘭首都基輔成立,旨在促進烏克蘭的人權和民主。除了協助烏克蘭走向民主外,在烏克蘭遭到俄羅斯入侵後,也開始記錄俄羅斯對烏克蘭平民犯下的戰爭罪行。
「紀念」,是1987 年由前蘇聯的人權鬥士成立,目的是希望人們能夠藉由面對過去的傷痛,防止未來再發生相關事件。自創立以來,該組織收集許多遭受史達林主義(Stalinism)者迫害的紀錄,並在總部建立了歷史資料庫。即使去(2021)年12月遭俄羅斯當局清算,下令解散、關閉「紀念」總部;今年又在獲得和平獎的數小時後總部遭到沒收,但他們至今仍持續抗爭,捍衛屬於他們的自由。
身為不同、甚至是眼下呈對立國家的三方,卻在今年共同獲此獎。我想,他們的貢獻除了符合當年諾貝爾的遺願外,和平也是當今世界最需要也最期望看到的。
副總編輯 李依庭
01 目錄走編
News Focus
04 啟程!25.5天的月球旅行/鯨魚一天吞食多少塑膠微粒?
05 利用蛋白淨化海水/暗黑章魚的投擲大戰
科學出走
06 用琥珀留下遠古的記憶 科博館「那一刻 琥珀的記憶」特展/羅億庭
封面故事
08 封面引言
10 封面故事一:從滅絕人種揭開人類演化的空白歷史/許惇偉
15 封面故事番外篇:探索人類起源的無盡之旅 威爾遜與帕波的師生傳承/寒波
18 封面故事二:讓生物標記變得如滑鼠點擊般輕鬆
點擊化學的發展與應用/林俊宏
24 封面故事三:持續不斷的好奇心引領量子研究 量子糾纏/李哲明
30 封面故事四:經濟大蕭條為何發生、又該如何解決?
重要又脆弱的金融中介應有的規範與兩難/莊奕琦
顯 影
36 臺灣的綠鳩家族/藍以恆
思辨之評
40 大學教授遭解聘只因學生抗議分數太低
校方、教授、學生權益該由誰作主?/劉雨如
44 火星、月球表面真有水(冰)嗎?/劉玲根
專 欄
48 數不勝數:走入畫作〈雅典學院〉中的理型世界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知物依數」/劉柏宏
54 格物致知:量子糾纏態的研發
再談「愛因斯坦的最後一搏-EPR 悖論」/賴昭正
60 生生不息:Y染色體的消失將導致疾病與死亡?
生為男性不幸的宿命/嚴宏洋
66 潛移默化:《黑水風暴》吹響對PFAS宣戰的號角
好用但危險的化學物質PFAS/陳瑋駿
72 物換星移:為什麼手機會收到地震警報?結合深度學習的地震預警系統/吳逸民
78 書 摘:《燒杯君和他的小旅行》
80 訂閱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