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編輯室
睽違18年,《駭客任務》(The Matrix)系列電影推出了最新續集:《駭客任務:復活》(The Matrix Resurrections)。這次主角將帶我們回到「母體」(The Matrix),展開新一輪的冒險故事。
長年以來,人類對於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的想像總是建立在「反烏托邦」(dystopia)上。事實上,人類不斷探討當AI發展極致時,將會為人類社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這些想像通常都帶有末日與絕望的色彩,因此類似《駭客任務》、《魔鬼終結者》(The Terminator)等機器人顛覆、消滅、奴役人類等題材,可說是流行文化對於AI最常見的表徵。
回到現實生活,雖然AI目前尚未集結全世界的電腦對人類發起革命,有時我們甚至會覺得AI似乎不太聰明(像是分辨不出吉娃娃與巧克力豆餅乾,以及紅貴賓與炸雞腿等圖片的差別)。但AI的發展可謂一日千里,例如前幾年擊敗人類圍棋棋士的AlphaGo,社群媒體用來檢視用戶貼文是否合宜的演算法,以及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利用AI來評估員工的績效等,都足以證明AI正在(或已經)滲透你我的日常生活。而對於AI帶來的衝擊與改變,正是本次《科學月刊》想探討的主題。
針對了幾項AI與社會之間的連結,例如我們該如何藉由AI輔助對抗假新聞;利用AI協助新住民學習語言及社會適應;AI如何衝擊人力資本及因應之道;以及AI可能造成的倫理問題,我們又該如何規範等在本期都有詳盡的探討。相較於過去常提的AI科技技術與相關應用的遙遠想像,我們更想著重於現階段AI影響社會的實際面。畢竟每項新科技被發明後,社會都將經歷一段適應期和陣痛階段,民眾需要從中反思當AI為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是否又會引發更多的問題。
這次,《科學月刊》將與你一同討論「當AI走入社會後」的種種議題。
主編 謝育哲
01 目錄走編
News Focus
04 為什麼候鳥的羽毛顏色比較淺?
05 短暫的淺眠將激發大腦創造力?
特別報導
06 Omicron變異株會成為疫情的新魔王嗎?我們目前對Omicron有哪些了解/蔣維倫
封面故事
08 封面引言
10 封面故事一:訊息轉發前先想一想 面對假新聞停看聽/採訪撰稿|YouTube Li
16 封面故事二:用AI幫助語言學習、法律諮詢?
臺灣新住民學中文的新選擇/採訪撰稿|羅億庭
22 封面故事三:AI會搶走人類的飯碗嗎?
AI與人類是相互競爭還是相輔相成?/採訪撰稿及資料統整|陳禹衡
28 封面故事四:大規模失業、機器人的人權、不受控的武器?
從AI科技的倫理議題和規範,探求一個值得信賴的AI社會/採訪撰稿|陳儀珈
思辨之評
34 當人工智慧的傷害已經出現,誰來補救?/廖英凱
顯 影1
38 臺灣來了一隻港海豹!/游崇瑋
專 欄
40 格物致知:「核」去「核」從?當前必備的核能核電認識與科學思考/王冠智
46 生生不息:真實世界的雷射光波槍!為什麼紫外線可以殺死新冠病毒?/羅傑文
50 潛移默化:為什麼地下室總有一股悶悶臭臭的「黴味」?該怎麼除臭呢?/C球
54 物換星移:地震報告怎麼慢了?揭開製作地震報告的神祕面紗/陳達毅、宋冠毅
顯 影2
58 椒草屬/植業病
精選文章
60 如何對抗劣幣驅逐良幣?資訊不對稱底下的市場革新/黃志典
64 你吃的玉米有幾排?是基改玉米嗎?破解玉米的都市傳說/林秀玉
68 達爾文不是小獵犬號上的隨船專任博物學家/許家偉
74 臺灣的「數學女鬥士」,首位臺灣女數學教授徐道寧/許世壁
78 書 摘:《奇怪的生物知識增加了》
80 訂閱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