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8-30從學習、體驗到創作 太平洋航班再度啟程 657 期

Author 作者 劉馨香/文字工作者

 

從教師、書本與網路學習知識,有時不免淪為紙上談兵,如果能在真實世界親身體驗或親自操作,想必能加深不少印象。那如果是將知識消化後加以運用,創作出獨一無二的科學貼文,又會是一次什麼樣的體驗?

繼去(2023)年廣受好評的太平洋寫作航班,《科學月刊》在今年暑假的第一天再度來到花蓮。這次除了文字,更進一步帶領學生透過影像與圖文創作,表達海洋與鯨豚相關知識。
 

新手出航 先領取鯨豚知識大禮包 

活動一開始先由知名科普作家、臺灣爬行類動物保育協會常務理事曾文宣,為學生講解海豚與鯨魚傻傻分不清楚的分類糾葛、鯨豚祖先歷經5000萬年演化的關鍵故事,以及關於鯨豚攝食方式、生理構造、感官、行為等基礎觀念。此外,講師曾文宣也設計了有趣的心理測驗,讓參與的學生依照自己的特色尋找真命海豚,加深課堂知識與自身的連結。

課程一開始,由曾文宣老師講解鯨豚的習性與行為,為航班打下知識基礎。


接著,就是實際出海體驗啦!即使當日風浪大起,也不減大夥登上多羅滿賞鯨船的熱情,立刻站定船首海景第一排。

伴隨船身搖晃與飛濺而上的浪花,不一會兒,我們就幸運地發現一大群長吻飛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的身影,有時兩、三隻海豚個別現身,有時好幾排海豚同時跳躍出水,讓大家驚呼連連。我們也親眼見證長吻飛旋海豚在船頭乘浪,還有於空中旋轉的招牌動作,感受到這海洋鯨靈的生命力量。


左:出港前的漁港巡禮。右:乘風破浪賞鯨。
 

動手創作你的第一篇知識圖文

帶著賞鯨後的激情,第二日的活動由《科學月刊》講師沙珮琦傳授知識圖文的轉譯心法。除了教導如何揀選內容、有效傳遞資訊的眉眉角角,講師也親授透過排版調整讀者視覺感受的重要技巧。了解創作技術後,學生在講師的帶領下,從改作現有素材開始練習,再經由主題發想、資料收集、規劃大綱,一步步實際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圖文作品。

有些學生將這兩天的所見所聞加以轉化,延伸出賞鯨指南和花蓮港導覽;有些學生則以出海時目擊的長吻飛旋海豚或午休時段播放的大翅鯨記錄片為靈感,帶領讀者領略特定物種之美,也反思其中的保育問題。另外,還有學生選擇探究流刺網或各種危及鯨豚生存的人為因素,並積極地做出行動呼籲。

 

把學習的內容變成美美的知識圖文


最後,學生將身有所感的知識內容,梳理成一張張精美的圖卡,不僅展現豐富的創意與美感,也充滿對生命的關懷之情。在公開發表與互評回饋的活動安排下,學生得以互相切磋與討教,激盪出更精彩的火花。

本次太平洋科學創作航班不僅讓學員親身體驗了海洋的魅力,更收穫知識圖文創作技術,相信眼神中閃爍著星火的學生,能在未來更廣袤的知識海中持續學習與創作。

參與學生心得分享,詳見《科學月刊》2024年9月號(657期)


🌟 科學的星火,已在各地悄悄點燃 🌟

 

若您對我們的活動有興趣,也認同「星火相傳」計畫,歡迎加入我們,成為點亮星火的人,將相關活動與計畫分享給教學現場的教育工作者,或是關注科學推廣的人。

 

👉 點我認識「星火相傳計畫」

 

無論您是學校/企業/一般民眾,歡迎填寫合作意願單,共同為科學教育努力!


✏️ 合作意願單:https://forms.gle/8x39m4SYVATBhLHa6
💪 支持「星火相傳」計畫:https://neti.cc/d6lRVGW


聯絡信箱:scistar@scimonth.one

信件標題請註明:「星火相傳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