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5-01技藝、美感與不可預期性 陶瓷釉藥技術的研究與發展 653 期

Author 作者 李堅萍/屏東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授,研究工藝與技職教育,發表學術著作計341篇。

Take Home Message
•釉藥是一種塗布在陶瓷坯體表面的塗料,經高溫燒熔後可形成光亮緻密矽酸鹽物質,成分包含玻璃質、助熔劑、黏稠劑、呈色劑。
•釉藥透過千百次的窯燒、反覆調整石灰(助熔劑)、矽灰石(玻璃質)、氧化鋁(黏稠劑)才能燒出陶工心目中的色澤。
•由於進窯燒製時無法即時調整、燒製後可能產生截然不同的顏色變化、燒製時的影響變項繁多,因此每次釉藥燒出的成品都可能有驚喜。

 
1974年春天,中國陝西農民楊志發在挖井時意外發現一顆「血色」陶偶頭顱,文物部門立即通知考古隊前來,隨後7000具秦始皇兵馬俑陸續出土,轟動考古界甚至全世界!
 
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全身繪有各種顏色,模樣逼真到讓農民以為是凶案。但這些彩繪都在接觸空氣的幾分鐘內,立即化為煙塵飄散,變成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黃土色,令考古學家懊悔又嘆息:「要是兵馬俑有施『釉』就好了。」
 
不過兵馬俑為什麼不施釉呢?主要原因顯然就是秦朝的人還無法有效掌握釉藥技術。而從古至今,釉藥技術其實一直都相當有難度,也持續有新發現、新發明,有待繼續研究。
 
不只是保護的功能,施加釉藥還有許多好處,包含緻密表層可阻絕滲漏、提昇表面強度和硬度、彰顯色澤質地效果、抵禦強酸和強鹼侵蝕、光滑表層利於清洗、填補坯體表面缺陷、可抗衡風雨日曬、耐高溫、隔熱性和絕緣性良好。可以說加了釉藥,不僅是餐飲杯盤好清洗、衛生,連高壓電塔線端的礙子(insulator)都能絕緣電流,實在好極了!

 

由於秦朝的人還無法有效掌握釉藥技術,兵馬俑上並未施釉,因此兵馬俑剛出土時的鮮豔色彩都在接觸空氣的幾分鐘內,立即化為煙塵飄散,變成了黃土色。(kevinmcgill, CC BY-SA 2.0, Wikimedia Commons)

 

釉藥的發明

既然釉藥有這麼多好處,那麼它到底是什麼?釉藥是指用於塗布在陶瓷坯體表面的塗料,可經高溫燒熔而形成光亮緻密的矽酸鹽(silicate)表層。不過為什麼人類知道使用釉藥呢?由於釉藥很少單獨存在,大多都是塗布在陶瓷坯體表面,因此我們不得不先了解陶瓷的發明。
 
有一項很有趣的猜測,傳說在遠古時代,森林大火過後烤焦動物屍體所散發的香味吸引了原始人類進入森林。原始人類偶然發現,經過大火燒灼的土地,大雨後的積水消逝速度並不像一般土地那樣快,尤其是一些被野獸踩踏深陷的足印坑洞,積水不退的現象更為明顯。於是他們便聯想到也許可以依樣採挖黏土,捏塑口緣高起、中央低陷的造型,經過燒灼後不就可以盛水了嗎?這便是製陶技術的起源。不要小看這項發明,當大量堅固的盛水容器出現,人類從此可以遠離大河流域深入內陸,文明從此飛躍進展。……【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5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