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4-03-15透過資料治理城市 讓數位服務融於市民日常 507 期

Author 作者 李依庭/本刊副總編輯

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人們生活中的食衣住行愈趨便利,交通也日益便捷。而各式各樣科技產品和網路服務興起,不僅創造出了大量多元的數據,更大幅加速智慧城市的發展。透過這些數據,我們也可以有效掌握城市內即時且全面的資料。然而,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每天取得的數據與日俱增,如何有效整合這些數據,協助城市中經濟、社會、生態的永續發展,就成為近年來推動城市治理(urban governance)時不可忽視的議題。

 

臺北大數據中心中臺北市城市儀表板開源版網頁。(臺北大數據中心提供)

 

複雜數據的整合與應用

為了掌握城市中的空間資訊、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數位應用、數字統計等不同類型數據帶來的繁雜資料環境,臺北市政府資訊局於2021年2月開始規劃既能收集臺北市相關數據,又能提供直觀、視覺化、跨域交叉呈現資訊視野的「臺北城市儀表板」,期望秉持科學治理的理念,進行數據整合與分析。
 
2022年1月,臺北城市儀表板正式完工上線,隨後也逐步輔助市府內跨局處的數據整合與應用,包括資料匯流工程、跨域深度分析、數據加值應用,且作為施政決策參考;去(2023)年5月,隨著開源政府理念的推進,市政府將臺北城市儀表板的程式原始碼及技術文件公開釋出,並邀請各界人士參與開發及設計。
 

2023臺北程式設計節下的黑客松

為了讓這套儀表板系統能更廣為使用、更有效的呈現市政數據,甚至讓市府團隊能透過此儀表板了解市民關心的城市議題,臺北市政府資訊局在去年11月18、19日,於臺北市立大學舉行「臺北程式設計節——城市儀表板大黑客松」。參賽團隊必須以臺北市政府所提供的儀表板項目(例如祝您好孕、韌性城市等)為素材,在長達32小時不間斷的競賽中,開發出全新應用。
 
根據臺北資訊局提供的新聞稿表示,這次競賽總共有55隊243名程式設計者參與。不僅如此,在參賽過程中,各隊伍皆展現出高超的程式設計技巧、不同視角的應用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賽者也在競賽過程中,透過互相交流、討論、驗證,展示了個人的專業素養及團隊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經過兩輪的評選,最終在決賽中選出七組優秀的得獎作品,其中有四組為學生團隊、三組為業界所組成的團隊。
 
而在12月28日的頒獎典禮暨成果發表會現場,除了針對得獎作品現場頒獎外,同時也展示這些得獎隊伍的儀表板作品。除了感謝參賽隊伍的參與和貢獻,資訊局期望未來能藉由公民科技的視角,解析各種市政問題,進一步提供施政單位理解市民需求。在典禮結束後,《科學月刊》也有幸採訪競賽前三名的隊伍,跟我們聊聊參與這次競賽的作品與心得。

 

(李依庭拍攝)

 

第一名
隊伍名稱|OPEN POSSIBLE數據視界—台灣大哥大團隊
選擇主題|祝你好孕


(臺北市政府提供)

 

由臺灣電信公司—台灣大哥大組成的團隊,以「祝你好孕」為題,整合臺北市各大醫療院所(包含婦產科、特殊疾病檢查)、哺乳室、坐月子中心、育兒補助、育兒娛樂中心等資訊,讓準爸媽從懷孕、出生到育兒,都能透過團隊所開發的儀表板,找到所需的資源。
 
談起參賽契機,團隊表示平時就會留意政府提供的「政府資料開放」(open data),「我們本身是電信公司,日常工作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並經常研究政府提供的open data,以協助公司的日常管理。」因此團隊也希望能藉由這次的競賽,幫助臺北市政府更有效地進行數位化管理。
 
在競賽主題的選擇上,由於團隊中有許多為人父母或即將成為人母的成員,因此最終選擇了「祝你好孕」作為參賽項目,「除了可以解決公司同仁的需要之外,我們也希望藉由這個儀表板統籌從懷孕到育兒一系列的相關資源,並供給臺北市民使用。」
 
不僅如此,在團隊所開發的儀表板中也整併許多圖表,除了直覺式的呈現讓使用者一目了然外,儀表板也選用色弱友善的配色與排版,凸顯團隊重視《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精神的用戶體驗。「我們十分在乎用戶體驗,而這次的有用戶有兩方,一方是市政府,我們為此開發出泛用性的圖表供市府使用;另外,我們考慮到儀表板未來要開放給市民大眾使用,而根據統計,全世界6∼8%的人患有色弱,於是我們在儀表板這類高度仰賴視覺的呈現上,便採用無障礙的友善設計。」

 

台灣大哥大團隊設計的儀表板。(臺北大數據中心提供)

 

第二名
隊伍名稱|黃梓睿是我的威猛先生—中原資管系團隊
選擇主題|韌性城市


(臺北市政府提供)

 

來自中原資管系大三學生組成的團隊選擇「韌性城市」為題,並大量運用政府已開放圖資,例如各國小降雨量分布圖、降雨淹水模擬圖、水綠地圖等資料交叉比對,檢視政府水綠設施的運作情形,並將成果展現於儀表板地圖上。
 
韌性城市相關的資料很多,我們也好奇團隊為什麼選擇降雨和淹水作為此次競賽主題,「在韌性城市裡,我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水,所以就從水開始下手,我們也很幸運地找到足夠的資料庫,讓我們可以在與水相關的關鍵問題中找到需要的資料。」
 
然而,團隊也坦言在施作過程中還是遇到不少困難,「像是當我們收集到相關資料後,卻發現資料的雜亂程度遠超乎我們想像,」團隊接著說,「從資料到圖像中間其實會經過多次的轉換,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我們在做資料清洗,準備要接到程式後端時就出現很多問題。」所幸後來團隊透過網路補齊相關資訊,才成功將資料視覺化。
 
團隊表示,這次會參與競賽主要是因為學校老師的鼓勵,老師也時常在課堂上提醒他們從系統中找出問題、解決問題。儘管團隊的最終成果沒有呈現出漂亮的視覺化地圖,但仍能成功在眾多隊伍中脫穎而出。
 
城市中的「數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團隊期許往後的開源資料更貼近民眾,「政府提供的資料應該要從人民的食衣住行下手,像是關於餐廳、住宿、停車等民生需要的資訊,才能被人民重視並取用。」不僅如此,團隊也希望未來市府除了逐步開放更多資料庫之外,也能定期對所已開放的資料庫進行審查、確保資料庫的完善,以供市民或資料分析團隊運用。

 

中原資管系團隊設計的儀表板。(臺北大數據中心提供)

 

第三名
隊伍名稱|我們都是112A—臺大資管所與經濟系團隊
選擇主題|韌性城市


(臺北市政府提供)

 

「我們都是112A」是由四名臺大研究生所組成的團隊,選取了臺北市的淹水模擬圖及透水鋪面等資料,開發出圖層篩選功能,讓使用者概覽不同雨量下的淹水模擬,期望能藉此改善城市淹水等問題。
 
雖然最終取得第三名的殊榮,但團隊回憶起那兩天的競賽一開始其實有些兵荒馬亂,起初花了很多時間決定在選擇主題,「我們一開始的點子比較發散,所以一直拼湊不出來一個完整的故事,也比較晚開始作業,後來的成果主要是集中在第一天的半夜到第二天早上才做出來。」團隊接著說,「確定方向後,實作的部分就比較順利地進行。」
 
也因為在前期花了比較多的時間,所以團隊認為將資料開發的前後因果完整呈現是他們勝出的關鍵,「很大一部分得歸功於我們有把故事說完整,老實說我們實作的技術跟其他組別沒有差很多,但我們有把各個資料串起,並且提供配套的解決方案。」
 
團隊表示,這次所開發的儀表板主要從施政者的角度發想,希望能藉此提供城市淹水防災等相關有用資訊,以提升政府施政效能。不過,團隊在競賽的過程中也發現市府提供的資料多寡、格式不一,未來若能順利整合或增加將能更有效率地讓資料分析團隊運用。「像是在這次競賽中,性別友善的資料相對來講就比較少,如果能往這個方向提供更多資料,搞不好會有愈多人願意用儀表板開發貢獻。」
 
最後,團隊也希望未來臺北市政府能持續開源更多城市資訊,除了可供資訊人員開發使用外,也能讓一般民眾對自己所處的城市有更多的認識。

 

臺大資管所與經濟系團隊設計的儀表板。(臺北大數據中心提供)

 

在採訪的最後,我們也與主辦這次競賽的資訊局人員詢問市府儀表板未來應用的規劃。他們表示目前主要是開源儀表板前臺,預計在今(2024)年會陸續開放儀表板後臺供民眾使用,「未來當前、後臺相互串聯後,會大大提升平臺的即時性,像是捷運或公車系統的即時人流資料也都會在上面供民眾觀看使用。」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們都能透過儀表板,掌握城市中各項數據,找出屬於我們的城市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