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3-10-15成大團隊開發「數位化病理AI分析模型」 獲國研院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特優 502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為鼓勵臺灣學者使用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簡稱國研院)的研發服務平臺進行科學研究,國研院舉辦「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獲獎名單於8月31日公布,特優獎由成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特聘教授詹寶珠團隊獲得。
 
詹寶珠團隊使用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簡稱國網中心)的「台灣杉二號AI超級電腦」,並與成大醫院、高雄榮總、臺中榮總等多間醫院醫師合作,開發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病理分析平臺。此平臺透過建立數位化病理AI分析模型,分析患者的數位病理影像,並偵測人體組織與病變區域,計算出疾病診斷相關的量化指標。最後將客觀分析結果提供給醫師,使他們能用於疾病的輔助診斷。
 
團隊目前已將此平臺應用於發展肝臟腫瘤偵測模型、肝臟纖維化AI分析技術、肝臟油滴AI分析模型。此外,他們也整合了平臺上的AI分析成果,並於國網中心雲端空間建構出「ALOVAS數位病理雲端分析平臺」。ALOVAS平臺可整合收集到的數位病理影像,且具有分析、標註、病理AI模型訓練與病理AI分析的功能,可望提供醫師便利的數位病理影像分析整合服務。在後續合作中,詹寶珠團隊也與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成功大學校長沈孟儒共同拓展平臺的功能,並成為第一個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病理影像分析系統合作的國際伙伴。
 
優等獎則由陽明交通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教授余沛慈團隊,以及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教授林鴻志團隊分別獲得。余沛慈團隊以臺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的「半導體製造服務平台微影蝕刻模組驗證服務」,開發「IPC (Intelligent Proximity Correction)智能鄰近修正術實現之大面積、高效率超穎透鏡」。此技術中提及的超穎透鏡,是一種平坦、體積小,且由次波長奈米結構組成的光學元件,能有助於縮小光學系統的體積,並應用於醫療元件、光學檢測、擴增/虛擬(AR/VR)眼鏡中。此外,IPC光罩智能鄰近修正術則是透過深度學習微影模型與平行計算資源,快速、準確修正製作積體電路中不可或缺的模具——光罩(reticle),進而提升解析度。目前團隊也已經與臺積電、奇景、友達,以及日本SUMCO、TDK等公司進行多項國內外產學合作與技術轉移。
 
最後,林鴻志團隊則利用臺灣半導體研究中心的「先進半導體製造服務平台與高頻量測技術服務」,開發出「T型閘電晶體技術」。此製程的T型閘多晶矽薄膜電晶體能夠在不增加蝕刻的步驟下製作,有效增加元件的轉導(transconductance)、截止頻率(fT)、最大振盪頻率(fmax)。此外,也能用於製造邏輯電路中的輕微摻雜汲極(lightly doped drain, LDD)元件,在簡化電路的製作過程、改善關閉狀態漏電流、增進導通電流上提供極大幫助。

 
新聞來源
國家實驗研究院(2023年8月31日)。國家實驗研究院研發服務平台亮點成果獎 使用「台灣杉二號AI超級電腦」之成功大學團隊獲特優獎。國家實驗研究院。https://www.narlabs.org.tw/xmdoc/cont?xsmsid=0I148622737263495777&sid=0N243459640759075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