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01-012017未來科技展 展現多元科技新面向 433 期

Author 作者 李依庭 ∕ 本刊主編
由科技部主辦的2017未來科技展(Future Tech)在2017年12月28日於臺北世貿三館開幕,一連3天的展出臺灣學研界的科研成果。此展覽匯集72個學研單位共同參展,並展出109創新突破的相關技術。除此之外,在3天的展出中,每天也有不同主題的講座,從人文科技、AI設計策略到科技未來等相關議題,提供來訪者認識更多面向的科技。

為了突顯未來科技新思維,在展場的入口處除了有QR-code和電腦登錄入場外,還有人臉辨識體驗入場區,提供多種不同方式入場參觀。而在展區中則分成10個部分,除了包含各國家研究單位,像是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同步輻射中心、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與各地區的科學園區外,還有依照研究方向區分的項目,像是電子與光電區、生技與新藥區、金屬化工與新穎材料區和智慧應用與能源環境區等區域,並展出各大專院校開發或研究的新技術或系統。

在國家實驗研究院的展區中,最引人駐足的不外乎是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的模組,和與交通大學前瞻火箭研究中心共同開發的太空科技區,進行HTTP探空火箭等相關設備的展示與解說,以展現太空科技技術在學術研究和太空儀器飛行實驗中的各項應用。而在太空科技的旁邊,臺灣颱風洪水研究中心也展示了無人飛機探空系統,期望透過各項大數據模擬、觀測技術,以降低大氣水文災害的衝擊。

而在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則開發出超導磁鐵技術、同步輻射x光蛋白質晶體繞射技術等,這些不僅能應用在癌症等生醫產業,更能縮短蛋白質或小分子藥物結構的開發時程。而在材料科學的應用上,也發展出硬X光顯微術,有助於在綠能、仿生、多晶或半導體材料上的檢測與應用。

另外,在依照各領域的技術開發與應用中,則有許多創新的技術或系統。其中,最近備受關注的空污、食安問題,都有相關研究團隊開發出相關平台,像是「複合型微環境室內空氣品質監測感測器」、「食安檢測銀毒針」和「行動式大氣質譜儀」等,希望將這些複雜的科技檢測透過平台的建立,能輕鬆的探入日常生活中。

除了各種新穎材料、新式醫材或新藥開發外,大量的人工智慧也在展場中隨處可見,由交通大學所開發的「圍棋程式CGI」與棋士的比劃、能在現場親自體驗的「運動阿凡達—— 虛擬動作分析」或是利用「AI人工智慧技術來分析的疲勞駕駛預警系統」等,展現人工智慧的多項應用。

在智慧應用的同時,能源環境也同樣不可忽視,除了有多項儲能電池裝置的開發,也有透過數據網絡建造出的「智慧綠能永續供電連結物聯網」、「智慧電動單車物聯網及SwiCity服務藍圖」和「貼片式感測器應用於物流即時監測系統」等系統,提供未來更多能源應用的潛力。

在此展中,由於大多數的技術團隊為學研單位,這些研發或技術內容不只是提供產業界合作平台外,也同樣吸引許多莘莘學子前來參觀。期望透過未來科技展的展出,能讓產業界能更加清楚學術科研計畫外,也藉由技術團隊講解、相互討論之下,啟發年輕學子對於科學研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