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3-02-16未來將有數十億人飽受缺水之苦?氣候變遷下的水資源危機《水的價值》
494 期
Author 作者
蓋瑞・懷特(Gary White)、麥特・戴蒙(Matt Damon)
不平等和氣候變遷議題得到關注後,也產生了另一種結果:人們對水資源議題更感興趣了。缺乏乾淨用水就是鐵錚錚的實例,而且水資源也是氣候危機的核心,雖然講到氣候問題時,情況會比較複雜。
從〈四分之一人口面臨逐漸進逼的缺水危機〉或〈NASA警告水資源缺乏將成為本世紀環境難題〉之類的新聞標題,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這些新聞標題特別要注意的地方是,它們談的都是未來而非現在,這就是情況複雜的地方。多年來我一直盼望記者和其他有力人士可以探討缺水危機,好不容易他們終於開口了,談的卻不是當今數十億人口此時此刻面臨的危機,而是另一回事——是未來水資源供應枯竭時會發生的危機。
當然,世人把焦點放在未來的缺水危機是非常必要的,我作為一個畢生都在為確保每個人都能取得水資源而奮鬥的人,未來全世界會有數十億人口飽受缺水之苦,這種可能性讓我十分害怕,我們理當現在就要開始為此進行規劃。
然而深入瞭解未來可能的缺水問題之後,我反而更加擔心世人會以為,讓更多人可以取得用水會加劇未來供應量進一步減少時導致的缺水危機。這種理論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有它的道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首先要明白的是,缺水問題是區域性的,而非全球皆然。 舉個例子來說,缺水和缺石油是不一樣的,我們有全球石油市場,但沒有全球用水市場(雖然買得到斐濟 牌瓶裝礦泉水),未來也不可能會有舉足輕重的用水市場這種機制。換句話說,我們可以把大批大批的原油桶運送到全球各地,但不可能建造一艘大船,大到足以裝載某個國家單單一日的用水量。因此,水資源就目前來說是一種在地性的日用品,未來也會是如此。以這種角度來看,讓更多印尼民眾取得用水,對美國加州的水供應並不會有任何影響。
而關於水利用的第二件應該要知道的事情就是,家庭耗用的水量其實對整體水供應的影響相當少。人類絕大部分的用水並非一般家庭用水,放眼全球,人類使用的淡水當中約70%用於農業,19%用於產業,只有11%為一般家庭用水。此外,貧窮家庭用的水量比富裕家庭少,畢竟貧窮家庭不會用水來照顧郊區住宅前的蔓生草坪。換言之,幫生活窮困的人接水管解決眼前的用水危機,並不會讓未來會碰到的其他缺水危機變得更嚴重。
事實上,反而能減緩危機,因為為了解決當今缺水危機所採取的行動,應當有利於我們為日後的危機 做好準備。舉例來說,一個家庭如果有了雨水收集系統,就可以把雨水儲存起來留待乾旱時使用,如此便能更有效地因應不可預期的狀況。當更多居民接通自來水,就可以善用公共基礎設施,即便碰到非常麻煩的處境,也比獨自承擔來得可靠。還有,當公共事業單位花錢改善設施時,整個社區都能受惠,包括最貧困的區域在內。
最窮的家庭正是最需要在應變力這方面做投資的人,因為缺水問題發生時,最貧困的人首當其衝,而缺水問題在某些區域來講又是不可避免會發生的事(現在也已經發生)。試想如果各位唯一的水源離你需要數小時路程,雪上加霜的是它還乾涸了。又或者你靠雨水種植農作物,以此養家活口,無奈老天就是不下雨。現今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Sub-Saharan Africa),90%以上的鄉間人口以務農為生,超過95%的農耕仰賴雨水而非灌溉系統。
我們的團隊有幾位同仁去過衣索比亞北部的提格雷 (Tigray)地區,看到山坡地上有黃色小點星羅棋布,那是要去找水的婦女拿著的水桶,她們每天大多都要走二到三個小時路程去取水。有一些婦女告訴我們同事,在還沒為了開闢農地而把樹木砍掉,以及氣候變遷導致下雨頻率減少之前,當地的風景是綠意盎然的。
我們的同仁問那些婦女,她們的祖母和曾祖母以前都走去哪裡取水,跟現在一樣的地點嗎?結果提格雷的婦女說,其實她們的長輩不必去任何地方取水,過去這座村莊本身的水源就很豐沛。現在那些水洞全都乾掉了,這些婦女才不得不走大老遠去找替代水源,或者是在曾經有水塘和河流流淌但現在已經乾涸的地點往下挖,看能不能找到水。這種糟糕的情況又因為現今提格雷地區可怕的衝突而變得更嚴重。
未來若是發生缺水危機,提格雷這類地區一定會受到最大衝擊。身在富裕國家的人們當然也不可能免於氣候變遷的影響,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但是我們確實有資源可以解決水的供應問題,譬如打造海水淡化廠將海水淡化成飲用水,或者是興建廢水處理設施,重複利用人類用過的水。不過開發程度較低的國家如果碰到水供給枯竭的問題,最貧窮的居民有三個基本選擇。第一個選項是,他們可以想辦法用愈來愈少的水過日子,但如果因此生病就必須支付醫藥費,最後說不定會病死。另一個選項是為了水源減少問題和鄰居大打出手,蘇丹的達佛(Darfur)地區就已經發生這種事。又或者採取第三條最有可能的選項, 他們可以遠走他鄉,變成水資源難民,另覓一個讓家人有足夠用水的家或避難所。
這種大規模的遷徙對兩地的家庭和社會來說,自然會產生劇烈的動盪。過去十年最大的一場人道悲劇就是敘利亞內戰,連年乾旱是造成這場內戰的根本原因之一。過去四年乾旱毀掉了敘利亞的農田,導致全國80% 的牛隻死亡。農民跑去都市生活,可是他們在都市裡找不到工作。誠如一位專家所指出的,這場遷徙的結果就是出現了「很多憤怒的失業男人,進而觸發了革命行動。」當然,因此而產生的後果不僅僅發生在敘利亞境內,由於難民紛紛往歐洲各處湧去,在這塊大陸上的各個國家激發了民族主義運動和政治破壞。現在請試想一下,假如眼下有一波波被迫遷移的人口像漣漪一般湧向世界各地,這數億的貧民不但需要用水,也需要工作和住處;然後再請各位想想看,倘若這些東西全都短缺的話,他們會有多麼絕望。據聯合國估計,到了2030年,無法取得用水有可能迫使高達 7億人口流離失所。如果這件事發生,將會是前所未有的全球難民危機。
但這場危機是有機會避免的。假如世界有更多地方擁有可發揮功能的用水系統,那麼危機來臨時我們就可以改造這些設施,就像我們在美國做的一樣。今日投資用水系統,就能為明日打造彈性空間。
我認為我們已經不需要更多理由來解釋為何應該幫助更多人取得用水,但以下這點一定要提一下:在一些首當其衝的地方,供水設施有利於居民因應氣候變遷。
這個概念似乎也正逐漸被世人瞭解。2000年世界各國簽署同意「千禧年發展目標」,當時這些高階目標完全沒有將水資源和衛生環境納入其中。2015年,聯合國擬定未來15年的工作事項,也就是「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一項目標就是確保所有人都能取得用水和衛生設施 (即SDG6,如果各位也在追蹤這件事的話,提供給你參考)。就在同一年,世界經濟論壇將水危機─而且是多重危機,包括水供應短缺和現今無法取得用水的問題,列為未來十年最大的威脅。
另外就在不久前,一群跨國企業,包括微軟、陶氏化學(Dow)、百威英博(AB InBev)和其他公司在內,共同組成了「水資源復甦聯盟」(Water Resilience Coalition),旨在闡述解決水危機的商業效益。這些公司已經看到危險訊號,如果世界經濟論壇預測正確,而氣候變遷造成的水資源相關損失導致某些區域的國內生產毛額到本世紀中萎縮高達6%的話,就會危害到全球經濟以及這些公司的盈虧。該聯盟承諾透過自身的行動來改善水資源供應,並攜手合作加強當今世界承受水供應遭到衝擊時的能力。
到了2010年代下半場,掌控全球資金的人士終於開始給予水資源議題應得的關注,而且比起過往他們更願意投資那些可以改善生活的行動。我們發現,這就是我們的機會。
一般人通常樂於捐錢給非營利組織,沒有人會要求非營利組織管理他們的錢;如果有這種人的話也非常少。管理捐款者的錢不是我和麥特的強項,但實際上這卻是我們廣邀大家共襄盛舉的事情。如果要籌到大量資金,我們就必須證明我們比任何人更瞭解水資源和衛生環境,我們會善用每一分錢,並且能夠創造豐富的收穫。換言之,我們要說服大家相信,非營利組織會去做他們以往對這種組織的既定認知中不可能去做的事情。
我們的影響力投資業務由傑出的團隊主持,成員包括約翰.莫耶(John Moyer)、艾力克斯.勒貝克 (Alix Lebec)、漢娜.柯維奇(Hannah Kovich)和吉娜.扎諾里(Gina Zanolli)。然而,即便有這些出色的同仁,他們也無法做到不可能的任務。我們很納悶,明明有更好的方法,為什麼還要把這個非營利組織弄得格格不入?如果創建一個完全獨立、有別於 Water.org的組織,而且是個專業領域截然不同的組織呢?正是因為腦海裡有了這個想法,我們決定要設立 資產管理單位,或者可以說,這就是有我們自身風格的富達投信(Fidelity)或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就是那種各位會放心將退休金交給他們去投資的組織。只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我們不會投資科技或健康醫療公司,而是將錢專門用來擴大取得乾淨的水和衛生設施。因此我們在2017年推出 WaterEquity,這是第一個致力於解決全球水危機的資 產管理組織。有鑑於一般人通常不會請演員或工程師來為他們的錢做投資,所以我們招聘真正的金融專家組成團隊來做這項業務,並由資產管理界的識途老馬 保羅.歐康諾(Paul O'Connell)領軍。
想當然耳,你不能把投資組織經營得像非營利組織那樣,請原諒我說得這麼直白。即便是這種行善的投資組織也不行。約有三分之二的影響力投資人被稱為 「雙重底線投資人」(double bottom line investor),這表示他們在做投資的時候,一方面為世界做好事, 但另一方面也希望所做的投資能夠像投資一般市場那樣賺到同樣的報酬。如果我們想要他們投資WASH(即水、衛生設施與個人衛生),就不能跟他們說:「你賺到的收益會很低,可是這一切都是為了行善。」我們必須想辦法拉高收益。
提高家庭貸款者的利息,方法最簡單又最明顯,但對我們來說是「禁區」;絕無虛言,我們完全不接受這個選項。沒錯,提高利息確實能增加收益,但也會讓窮人更貧窮,所以我們必須另尋解決之道。
由於我們和MFI夥伴們做的事情很新穎,我們深信一定可以降低管理貸款的成本,提高投資人的收益,讓營運更有效率。我們也著手瞭解所謂的「混合融資」 (blended finance)〔註〕,這種東西聽起來簡直就像世上最乏味的冰沙,但在這件事情上請相信我,混合融資是非常有意思的東西,它可以讓更多投資人獲利, 但又不必踩在窮人背上賺取這些利益。
〔註〕利用開發資本鼓勵民營企業投資於致力解決社會難題的事業,進而達到改善現實世界的目標。
混合融資的運作方式其實就是把各式各樣的投資人集結起來,從對風險低容忍度的投資人到可承擔高風險的投資人,又或者從不期待有任何收益到期望得到的收益可 以跟一般市場投報率一樣高的投資人等等,然後將這些投資人的資源全部集中在同一筆資金。運作的細節我就 不多說了,因為重點在於這種方法確實有效,而且實際 上可以說效果真的非常好,尤其以推動的是能夠滿足窮人迫切需求的新類型影響力投資來講。
我先前提過籌措第一筆1000萬美元的資金歷經了千辛萬苦,結果到了WaterEquity的第二筆資金,美國銀行 (Bank of America)一開口就說要提供500萬美元的投資,同時還表示他們很樂意放棄收取這筆資金的利息。這個慷慨的舉動讓整筆融資的投資人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潤。我們的第一筆融資目標是取得2%的收益,而第二筆融資因為有美國銀行的支持,我們得以設定 3.5%的收益目標,進而使我們能盡情觸及到全新的投資群。由於加入的投資人非常多,多到我們的第二筆融資竟然是第一筆的五倍,這就是混合融資的威力。
WaterEquity有了這麼龐大的一筆資金,就能把服務範圍從印度拓展到印尼、柬埔寨和菲律賓。我們預期接下來七年間隨著資金部署妥當,將可讓460萬人取得安全的用水和衛生設施。
像這樣的資金真是令人雀躍,不過我們也知道即便 Water.org和WaterEquity規模龐大,也無法管理解決水危機所需的全部資金。所以我們的長期目標是激發體制的改革,建立歷久不衰的資本市場,將需要安全用水的人和有資金可以相助的人連結起來,如此一來雙方都能受惠。當市場能夠為雙方創造價值,自然就意味著市場發揮最佳功效。我們看到市場努力讓許多地方取得用水和衛生設施,我們也設法破解密碼,讓市場可以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運作。
這就是我們把自己當作社會企業家的原因。通常企業家會找到利基,打造自己的智慧財產,創造價值,最後讓公司上市。我們作為社會企業家循的也是同樣路徑,只不過講到「上市」這個部分,我們指的是和全世界分享IP,將程式碼開放給其他投資人,真心呼籲他們學起來,這樣就能一起走上我們所展望的歷久革新之路。
書 名|水的價值:為世上最艱鉅的水資源挑戰尋覓解方
作 者|蓋瑞・懷特(Gary White)、麥特・戴蒙(Matt Damon)
譯 者|溫力秦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日期| 2023 年 1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