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3-01-16
冠狀病毒的重複感染,是福還是禍?《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
493 期
Author 作者
何美鄉
冠狀病毒
BA.1
BA.2
季節性冠狀病毒
免疫
重複感染
公衛
流行病
重複感染與疫情在地化
我知道這是一個荒謬的情況,但我們都參與其中,我們必須接受它本來的樣貌。—卡繆,《瘟疫》
接種了疫苗,還是會被感染;感染了之後,還是會再被感染。
這就是新冠疫情既定的現實,人類不願意接受也不行,因為一切都已經印記在新冠病毒那持續具有免疫逃避的變異基因中。你的抗體不足以中和下一個到來的新變異株,這是命定的生物之率。不過,先不要氣餒,我們可以瞭解一下,再次被感染會出現更嚴重或較輕微的症狀?
2020年3月到6月,卡達出現了第一波 新冠疫情,估計約有總人口的40%被感染。2021年1月至5月間,又有兩波疫情,分別是Alpha和Beta變異株入侵。 比較第二波及第三波重複感染病人與首次感染的病人,在控制年齡、性別、變 異株種類之後,發現重複感染的人罹患 新冠重症的比例(4/1,300),與首次 感染者(193/6,095)相比,風險比是 0.10。且重複感染的人當中無人死亡, 表示自然感染提供了預防重症與死亡的免疫力。
美國加州的資料也顯示,在2021年8月Delta 疫情的最高峰,未曾感染的人(未接種疫苗)染疫住院的風險,是曾經感染者(未接種疫苗)的15倍以上。由此顯示,曾經自然感染可以預防重症住院比例,原因與既有細胞免疫相關;相對於冠狀病毒的棘蛋白會應人類抗體而不斷突變,冠狀病毒刺激細胞免疫的特徵在各變異株之間改變不大。
至於最具有突破性感染能力的Omicron,又是如何?感染過BA.1或是BA.2,可以預防BA.5嗎?
來自BA.1/BA.2的綜合免疫,可預防BA.5
台灣大部分的人只感染過BA.1或BA.2,而BA.5已經開始在台灣傳播,感染過BA.1或BA.2的500萬台灣人,會不會再感染BA.5,是目前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加上眾人正引頸期盼次世代疫苗問世,希望透過施打次世代疫苗,增強對BA.5的抵抗力。但次世代疫苗是否能有效對抗BA.5,還未可知。因為即將問世的次世代疫苗,是以BA.1為抗原標的,若要檢視其針對BA.5 的有效性,仍無臨床資料。不過有三篇文獻可以幫助我們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葡萄牙是歐洲較早被BA.1入侵的國家, 後來也被BA.5入侵。他們的科學家針對不同時期被不同變異株感染的人,研究了再次被感染BA.5的機率。結果發現,在全民疫苗接種比例高的情況下,綜合免疫對Omicron亞型變異株的保護性,BA.1/BA.2是75.3%,也就是感染過 BA.1/BA.2的人,只有25%的人對BA.5 不具保護性。至於感染過原始武漢株的人,保護性是51.6%;Alpha為54.8%; Delta為61.3%。研究結果顯示,比起感染過其他變異株,感染過BA.1或BA.2的人,可獲得更強的BA.5保護性。
另一方面,卡達的研究則顯示,曾被 Omicron感染的人, 對於預防有症狀的 BA.4或BA.5感染率的有效性為76.1% (95% CI:54.9-87.3%),也就是感染 過BA.1/BA.2的人當中,只有24%的人 不具BA.5的保護性。另一篇更早的研究 5,更顯示BA.1與BA.2在短期內,互相 具有相當程度的保護性,也就是說,感 染BA.1後,可預防BA.2感染;反之,感 染BA.2,也可以預防BA.1感染。既然 BA.5是由BA.2演變而來,此文對BA.5仍具有參考價值。
綜合以上結論,台灣未來面臨BA.5,會是什麼情況?套用上述的研究結果,BA.1/BA.2自然感染對BA.5的保護性為76%,以台灣的高疫苗接種率,加上超過500 萬人已被BA.1/BA.2感染過,未來數個月,重複感染的人口大約僅占總感染人數的1/18。沒有感染過任何一株新冠病毒的人,被BA.5感染的機率一定比被BA.1/ BA.2感染過的人高,而且高出很多。以上討論都是以有接種疫苗為前提。
新冠病毒感染無法刺激永久的免疫力
何謂永久免疫力?就是感染後,一輩子不會再被感染。天花,這個至今唯一被人類以接種疫苗的方式根除的疾病,就是靠著它所刺激的永久免疫力,成為根除病毒的最重要因素。且不管是接種天花疫苗或自然感染,所形成的群體免疫,都可以提供我們不再被天花病毒侵犯的永久保護。還有麻疹,一旦感染,人體免疫力可以維持數十年到一輩子之久。也就是說,只要感染過,就不太需要擔心會再被感染。然而,新冠病毒並非如此,Omicron更是讓人類感到棘手無比。即使我們被感染過,也有可能再次被找上。
你我都感染過多次冠狀病毒
重複感染並非新冠病毒專屬的病毒特性。從已經與人類共存的四種季節性冠狀病毒來看,研究顯示,人類從這些冠狀病毒獲得的免疫力,只能維持很短的時間,所以大部分的人是有機會被重複感染的。一項長期追蹤的研究顯示,此類季節性冠狀病毒的累積感染率,會隨年齡增加而提升。
84%的兒童在三歲時就被至少一種季節性冠狀病毒感染過,而且20-48%的兒童在三歲以前有被冠狀病毒感染 至少兩次以上的經驗。即便成年人,被一種冠狀病毒感染12個月後,再次被同一種季節性冠狀病毒感染也是常有的事。
雖說這四種季節性冠狀病毒帶來的症狀,都屬於上呼吸道感染的輕微症狀,但冬天住院的類流感呼吸道感染者當中,也有約10.36%的住院病人確認受到冠狀病毒的感染,病毒占比分別為HCoV-OC43(43.43%)、 HCoV-NL63(44.95%)和HCoV-229E(11.62%),而且感染率最高的是10歲以下小孩。血清學研究也顯示,六歲以前的幼兒,感染率快速逐年增加。經證實,大部分的人在六歲之前就已感染過冠狀病毒了。
從感染者主要都是年幼的孩童,成年人則呈現高抗體陽性率,顯示過往的自然感染提供某種程度的保護性。成年人雖可能再一次被感染,可是症狀通常不明顯。
綜合這些資料顯示,每次感染後所獲得的免疫力,雖不能預防下次感染,卻會使下次感染的症狀更輕微。
對某些人,重複感染是惹禍,不是幫忙
以上是冠狀病毒重複感染的相關研究結果,宏觀來看,也代表了多數人所經歷的感染與免疫交互相關的機率。至於會不會有某些人走上不同病程,重複感染後,症狀反而更嚴重,而不是更輕微?確實是有少數這樣的人存在。
儘管絕大多數有關重複感染的文獻,都顯示自然感染可提供某種程度的免疫力,使得再次感染的症狀較輕,或整體住院率較低。但也有一些研究仔細描繪且凸顯個體的差異,值得我們好好瞭解這些例外具有哪些特性。
2020年11月到2021年5月間,西班牙的一家醫院追蹤了19位經過病毒基因定序確定是重複感染的病例,且都在第一次感染後接受檢驗是否有抗體產生。結果 發現,其中有六人沒產生抗體。在第二次感染時,那六位沒有產生抗體的人都出現症狀,其中兩人需要住院、一人死亡。而有抗體的13人中,只有五人第二次感染有症狀,其他八人都沒有症狀,沒有人需要住院或死亡。雖然樣本人數不多,但清楚闡述了感染後產生預期的免疫反應的重要性。感染後沒有產生抗體的人,就像接種疫苗沒有產生抗體一般,在下次感染時,是不具保護性的。此外,感染後沒有產生抗體, 本身可能反應的是某種免疫缺陷,也是無法抵抗病毒的缺陷。針對這類族群加以研究,可以做為未來精準醫學的基礎。
墨西哥則分析了全國100,432名確診者的資料(Omicron 出現之前),並確定有258例檢驗確診的重複感染病例(0.26%),顯示在Omicron出現之前,重複感染率不高。從報告中還可觀察到,首次感染新冠 病毒且為重症者,再次感染同樣是重症的機率較高,且兩次感染的間隔時間也較短。除此之外, 在多變項分析中,也發現其他重 複感染新冠重症者的相關風險因子,如年齡、共病(肥胖、氣喘、第二型糖尿病)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已經可以知道, 哪些人重複感染新冠病毒容易出現重症。還有沒有其他風險因子,會增加重複感染重症率呢?
加州的凱薩醫療機構(Kaiser)針 對75,149名確診者進行研究,重複 感染的有315例,270天的累積重複 感染率為0.8%。同時發現,初次 感染需要住院的人,更有可能再次 被感染(1.2% vs 0.8%)。此外,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重複感染率為 2.1%,也是明顯較高。不過兒童再 次感染率則遠遠低於成人(0.2% vs 0.9%)。從性別來看,女性重複感染率為1.0%,與男性0.7%也有顯著差別。
以上研究同時讓我們觀察到,以住院率來說,重複感 染的族群(11.4%)比初次感染的族群(5.4%)更需要 住院。這是否違反了前面所說的,重複感染症狀較輕 的理論?
應該不是,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看得出來,上述研究顯 示重複感染的人比較集中在原本就相對不健康的人, 反應在原先就需要住院,或已知免疫力較差的人身 上。這些人或許就是我們需要特別注 意的族群,相關作為如盡早診斷並加 以治療,或執行更詳細的個體研究, 以進入精準治療/預防的範疇,都是 我們可以著手進行的。
重複感染提供在地化疫情的平衡與穩定
過去兩個冬季,因為新冠疫情的防疫措施,使得全球每年都會出現的季節性流感疫情,不是縮小,就是像台灣 一樣完全消失。熱愛 「清零」的台灣人可能會因此拍手叫好。可是現況不一定如我們所願。看看2022年新冠 疫情趨緩、生活恢復正常之後,季節性流感疫情的樣貌又是如何?流感病 例在澳洲出現了一次較大的流行。這 又是基於什麼原理?
在溫帶地區,每年冬季病毒報到就會 感染一些人,因此也提升了族群整體具有的免疫力比例。如此年年循環, 造就了流感可預測的冬季流行,及其 流行的幅度。2022年,在時隔兩年沒有流感流行季之後,必定會有更多人 因沒有接觸病毒,而處於可被感染的狀態,因為多數人都沒有足以保護的免疫力。因此,世界各國都在2022年企圖擴大流感疫苗接種計畫,讓更多人接種流感疫苗,用以減低流感 可能的危害。
從以上流感重複感染的案例,就能理解我們該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套用一句老話:不是感染愈少就愈好。我們的疫苗所給的保護性是有限的,不管是時間或抗體的廣度。但有接種疫苗,再加上一定程度的感染,最好是輕症或無症狀,就有助於長期的穩定生活。
說個切身的故事:2022年6月,隔壁家小朋友是一對跳國標舞的兄妹,冠軍級的。當妹妹看見自己快篩兩條線之際,興高采烈在屋裡跳了幾圈。為什麼呢?因為 她確定可以在兩週後,去參加那個她期待已久的國標舞競賽。反觀哥哥則有點鬱卒,因為他面對一個不確 定的未來,若正好在比賽前兩天確診怎麼辦?
新冠疫情的在地化,不是以我們現在的科技就有能力阻擋的。花精力抗拒那無可避免的,最終只是讓那無可避免的延後發生,也必將前功盡棄。還不如及早為自己準備好如何對付那無可避免的,以減低危害。
2022年冬天,台灣可能面臨流感及新冠的流行,脆弱族群應提前準備。趁著疫情尚未起來前,還沒完整接種新冠疫苗的人,趕快接種適合自己的疫苗,並將身體調理好。十月流感疫苗開打時,要趕快接種,並維持良好個人防疫衛生習慣,如此才能安然再享受一個美好的冬季。
書 名|從一個沒有名字的病開始:新冠疫情,人類的奇幻之旅, 終結與再出發
作 者|何美鄉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 2022 年 10 月
回到2019年末,身在臺灣的我們,恐怕很難想像,日子即將全然改變。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子,都將被口罩蓋上、被酒精浸潤。
新冠疫情是一齣歹戲拖棚的病毒變異大競賽。原本預期疫苗上市、接種疫苗、疫情結束,一切回歸正常。但新的變異株一次又一次出現,我們只能不斷調整目標和行動。
本書是一個臺灣的流行病學專家,用臺灣這片土地的語言所寫。集合疫情期間,全球科學界對病毒、疫苗、免疫反應、防疫成效的研究成果,加上傳染病學、流行病學、公衛專業的解讀,層層為大眾的防疫知識打釘固樁。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