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12-16慢性疼痛導致的憂鬱將有解方?陽明交大團隊找出相關的腦神經迴路 492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羅億庭

全球有近30%的人深受慢性疼痛影響。在慢性疼痛的狀態下,大腦感覺系統從身體不斷接收輸入的疼痛訊號,長期下來將造成睡眠品質不佳,以及焦慮、憂鬱、社交問題,進一步影響患者生活品質。近日由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連正章與臺北榮民總醫院團隊合作的最 新研究發現,小鼠大腦中特定神經細胞的活性會影響慢性疼痛所引發的焦慮或憂鬱。此項發現有助於了解慢性疼痛與行為、情緒之間的相互影響,並提供醫療院所針對疼痛過度敏感反應可能的治療方向。未來或許也能幫助那些長期受慢性疼痛困擾的患者,該研究已發表於《數位生命科學》(eLife)期刊。

連正章表示,近期研究指出杏仁核中央區的神經細胞群除了參與情緒調節外,更具有調控疼痛迴路的功能,不過目前仍無法確定是哪些細胞與迴路參與其中,接收疼痛訊息並影響個體的情緒。根據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和臨床慢性疼痛患者行為相似、罹患 「慢性肌痛症」的小鼠對痛覺較為敏感,還具有高度焦慮、沮喪、社交障礙。團隊也發現這些小鼠的杏仁核中央區裡的特定神經細胞——體抑素細胞(CeASST)的活性上升,驅使了慢性疼痛與負面情緒。在研究中,團隊也使用臨床上用來治療慢性肌痛症的藥物普瑞巴林(Pregabalin),或是利用化學遺傳方法抑制 CeA-SST的活化,發現小鼠的疼痛與負面情緒相關行為皆獲得緩解。

雖然人類與小鼠的大腦結構相似,但神經迴路與連結仍然存在一些差異,因此慢性疼痛患者的致病機轉是否也受到杏仁核中央區的同樣一群神經細胞調控,還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才能證明。此外,連正章也指出在人體研究無法使用化學遺傳學、光遺傳學等先進技術,想調控慢性疼痛患者腦中的特定神經元仍是臨床治療上的一大挑戰。

臺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指出,慢性疼痛不一定只發生在特定部位,有可能是一種廣泛性的疼痛,痛久了就容易引發患者焦慮、憂鬱的情緒。而常見的慢性疼痛疾病如纖維肌痛症,無法透過常見的止痛藥達到治療效果,只能藉由一些專門治療慢性疼痛的藥物,如普瑞巴林或度洛西汀(Duloxetine)加以抑制疼痛感。本篇研究的第一作者林昱伶也表示,他們在研究中也發現若在慢性疼痛發展早期就給予藥物或是抑制杏仁核中央區特定神經細胞的活性,能夠有效阻斷慢性疼痛與負面情緒的發展。團隊未來也希望能調控產生慢性疼痛的特定神經細胞活性並開發治療方法,希望能對預防與治療慢性疼痛有所幫助。

延伸閱讀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2022年11月15日)。陽明交大北榮團隊最新研究解密慢性疼痛導致焦慮的神經迴路。台灣科技媒體中心。https://smctw. tw/14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