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01-01地震災害 誰來負責? 517 期

Author 作者 王珮玲/任職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胡植慶/任教台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有人該為沒有預測到災害地震而造成人命傷亡負責嗎?義大利法院說「是」。

2009年4月6日,義大利的拉奎拉(L' Aquila)城市發生芮氏規模6.3的地震,造成309人罹難、1600 人輕重傷,上萬人流離失所,以及將近100億歐元的經濟損失。此次地震的餘波在兩個月後再次震驚全世界;六名科學家及一名政府官員被依「過失殺人」罪起訴,原因是未能在地震發生前的風險評估會議上發布警報,使得居民沒有及早撤離。

消息傳開後,將近4000 位來自100 個國家的科學家聯署了公開信給義大利總統以聲援被告,譴責這項審判的荒謬。然而今年10月22日法院判處這些地震評估小組成員各六年監禁,並賠償倖存者與居民900 萬歐元,再度引發國際一片譁然與批評。相對於科學界的震驚,相當一部分民眾表示這些科學家「罪有應得」,認為大地震前頻繁的小地震活動早已顯露端倪。然而眾所皆知的是,目前的科學仍無法準確預測短時間內會有大地震發生。為什麼這些科學家會面臨這樣的指控?對於這次地震造成的傷亡,究竟誰該負責?

地震預測發生了什麼問題?

1975 年是中國地震科學家歡欣鼓舞的一年,他們成功預測2月4日發生於中國遼寧省海城市規模7.0的大地震,使得地震傷亡人數只有總人口的0.22%。最重要的地震前兆為小地震增加,此外包含地磁異常、潮位變化異常、土地電異常、地下水變化、氣象異常、動物活動異常等亦是預測地震將臨的證據。除了這些現象,科學家也發現氡氣異常可能與地震活動相關。如1978年發生在日本規模7.0的Izu-Oshima-kinkal地震,震前地下水氡明顯增加,因此氡氣監測成為當前地震前兆研究的重點之一。2011 年日本Tohoku 地震前也觀測到氡氣異常變化。然而氡氣異常是否能作為地震前兆,仍需進一步研究。1975年中國科學家雖然成功預測海城大地震,卻沒有預測到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粉碎了這些科學家的夢想。

古城拉奎拉的市政廳也毀於一旦。

 

拉奎拉地震發生前,一位民間的「地震專家」加姆保羅.朱利亞尼在當地設置了4 個氡氣監測站,進行非官方的地震預測。他在2009年三月底聲稱一個大地震將襲擊距離拉奎拉市約60公里外的一個小鎮,卻未受到關注。事實上,類似的民間預測多不勝數,成功的卻是少數。多數大地震前的徵兆不明顯或難以偵測。由於地震的發生包含非常複雜的作用,每一種預測指標都有可行的尺度與限制,更增加了地震預測的困難。

雖然小地震可能是大地震的前兆,但目前仍沒有充分證據將頻繁的小地震活動與之後的大地震聯繫在一起。早在1988年,米蘭理工大學地震工程師朱塞佩.格蘭東尼等人在《美國地震學會會刊》上發表論文。他們研究義大利的三個地震帶,發現群發的小地震只有2%在數天後跟隨一次大地震。在2009年拉奎拉地震之前,小地震活動頻繁,驚慌的民眾曾考慮撤離。然而大地震前6日義大利召開全國性的風險評估會議,會上六名科學家表示1703年的大地震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重演,但也不排除其發生的可能性。會後記者會上,為了安撫民眾的焦慮,官員信心滿滿的保證目前拉奎拉相當正常,小地震活動表示地殼中的能量不斷釋放,反而是好事。沒想到「正常的能量釋放」這樣謬誤的陳述卻成為法院起訴科學家的主要證據。檢察官認定這些地震評估小組成員提供「不確切、不完整及互相矛盾的資料」,且缺乏具體有效的建議,使得社會大眾未能及時防範。被告反駁即使在地震活動頻繁的地區也無法預測是否有大地震即將發生。英國地質調查所的羅格.穆森(Roger Musson)聲援這6名科學家的說法是正確的且能得到任何地震學家的支持。然而他們盡力提供科學建議卻被判刑,這是錯的。

面對未知的災害地震 我們可以做什麼?

面對過失殺人的指控,這些科學家除了表明目前仍沒有預測地震的可靠方法,亦指出政府也有相當的防災、救災責任,表示會繼續上訴。有些科學家唯恐這樣的判決會在科學界引發「寒蟬效應」,使得研究自然災害的科學家(包含火山學家及氣象學家)擔心會惹禍上身而不願意公開資訊或提供建議。為了不要因此抑制科學思想的交流,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的主任湯姆.喬丹(Tom Jordan)在一次公開演講中建議,科學家應該獨立於決策者之外;科學家只提供客觀的自然災害資訊,決策者對發布警報與否及建築物管理負責。所以美國地質調查所只做地震可能性分析,而不做預報。

面對不可捉摸的災害地震,當前我們應該關注的不是地震何時發生,而是如何降低地震中的傷亡,做好準備。為此我們必須加強震前預防、地震預警及災害應變措施。在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區域,譬如隱沒帶及活動斷層沿線,必須限制開發或是提高建築物的耐震度。藉由古地震或歷史地震研究以了解大地震的規模及再現周期,並做為訂定建築物防震標準的參考。完善的教育、演練更是降低地震傷亡的重要法門。

在地震預警與應變方面,廣泛設置地震站有助於偵測大地震的發生,在破壞性的表面波到達前及時警告人口稠密的都市地區。尤其是多數的大地震發生在隱沒型板塊交界帶上,加強海底地震儀的布置及近斷層的監測更能達到快速預警的功效。由於電波傳播速度快於地震波,地震預警系統可以增加數秒到數十秒的應對、疏散時間。譬如暫停行駛中的鐵路交通、油氣管線以及核電廠的運作以防範更大的災害發生,或發布海嘯警報以及早撤離沿海的居民。此外經由電腦計算,可以推估將受到大地震的區域及災害程度,以快速派遣救災。2010年智利地震發生時,適當的疏散措施使得死亡人數不到1960年大地震的10%。

這些看似熟悉的論述,其實是多年來科學家不厭其煩的呼籲,不應該在這次拉奎拉地震的爭議中模糊了焦點。自然災害應是全人類共同來面對;預測地震是科學家努力的目標,但還有更多事情,是我們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