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11-17臺師大跨國團隊證實 親子共讀可以強化早期語言發展 491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陳亭瑋

科學上普遍認知嬰幼兒大腦在生命早期所受到的刺激會影響後續的學習發展。然而,養育嬰幼兒的家長應該要做什麼,才能提供足夠的「刺激」呢?臺灣師範大學與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跨國合作組成的「大腦發展與學習聯合實驗室」,以認知神經科學的研究發現早期進行「親子共讀」會提升嬰兒「大腦預測訊號」(predictive brain signal),有助於未來的語言發展。

大多數的嬰幼兒在一歲之後才會開口說出口語詞彙,不過其實他們在一歲前已經能夠理解部分詞彙內容,並與大人互動、以非口語的方式表達回應。這顯示一歲之後口語詞彙的累積都源自於幼兒一歲之前與家人的互動。親子共讀長期以來一直被推廣以促進兒童的語言與認知發展,過往的研究已指出親子共讀可以影響學齡前2∼6歲兒童的口語表達、字彙差異,甚至於對於更高層次的注意力控制系統發展也有幫助,但科學家過往對於親子共讀究竟如何影響腦部發展的機制並不清楚。

人類的大腦無時無刻都在針對周遭的環境進行預測,而且這項特性也和語言學習有關。研究團隊以「功能性近紅外光光譜儀」(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收集大腦的神經活動訊號,這是一種非侵入式判讀大腦功能變化的儀器,能藉由紅外光判讀腦部的血流變化。透過研究發現,「大腦預測訊號」最早可以在六個月大的嬰兒腦部裡被發現到。而經歷過親子共讀的 嬰兒,在聽到聲音後腦部會預測有圖片的出現(也就是共讀時的情境),即使圖片並沒有真正出現,負責處理視覺訊息的枕葉(occipital lobe)也會產生神經活動,此即「大腦預測訊號」。團隊也發現,在六個月大的嬰兒大腦預測訊號愈強,後續追蹤到12個月大與18個月大的口語詞彙也就愈多,也就是「大腦預測訊號」的確語言能力的發展有正相關。

研究也發現,親子共讀在此處是強化大腦預測訊號的關鍵。過往僅知親子共讀有助於嬰幼兒的口語表達,但對於它的發展機制並不清楚。此研究不僅找出親子共讀對於腦部的具體神經活動影響,更指出早在六個月大的嬰兒就可以開始進行親子共讀。除了強化語言發展,家長與嬰兒的親密互動方式、語言交流也能進一步強化更高階的腦部功能。

團隊未來預計將研究親子共讀的不同策略、繪本選擇等變化,是否會對嬰兒大腦產生差異性的影響,從而對親子共讀的策略提出建議,甚至可以將此應用於兒童早療的內容設計。


(123RF)


延伸閱讀
1. Wang, S., et al., (2022). Predictive brain signals mediate association between shared reading and expressive vocabulary in infants. PloS one, 17(8), e0272438.
2. Chang, C. S., et al., (2022). Revisiting dialogic reading strategies with 12-month-old infant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1-14.
3. Wang, S., et al., (2022). Top-down sensory prediction in the infant brain at 6 months is correlated with language development at 12 and 18 months. Brain and Language, 230, 10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