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04-01永續化學與生活—衣物清潔劑(一) 520 期

Author 作者 劉廣定/台灣大學化學系名譽教授。

現代人類壽命較以往長很多的主因之一是環境衛生有顯著改善。文明社會的人類很早就知道除去生活居所,衣物與身體的汙垢、灰塵,以維持清潔。拂拭、搓揉或拍擊可能清除部分汙垢和灰塵,但若欲徹底除盡,則需藉用清潔劑。本文將介紹洗滌衣物用的清潔劑。

中國的傳統清潔劑

最古老的清潔劑就是水。中國古代浣洗衣物人身常只用水,婦女在河邊溪旁找一較為平正的石塊,於其上以木棒捶打衣服織品,汙物隨水漂流而去,稱為「擣衣」。李白的一首《子夜吳歌》詩句:「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就是描述洗衣的情景。洗濯器物則有用「灰」,即「草木灰」(主成分為碳酸鉀),或「蜃」(貝殼燒成的灰)或「石鹼」(濕的草木灰與麵粉凝結而成塊狀物)。約在魏晉時期,已有人發現將豆類磨成粉,再加入香料和豬的胰臟碎塊混合捏成丸狀,用為洗面、手和淨身之用,稱為「澡豆」。後來又有人發現加進草木灰,清潔的效果更好。北方的人用豬胰、豬的油脂以及鹼,搗後曬乾,用來洗東西,稱作「胰子」。另一方面,中國許多地方都有特產的皂莢樹(Gleditsia sinensis Lam), 雌雄異株,雌樹所結之果一名皂角,去汙的能力很強,故也可用於洗滌,顆粒肥大的尤其好。約在南宋時就有人將去汙能力特別好的肥大皂角磨成粉,製成圓團狀,稱為「肥皂團」,這可能就是現代名辭「肥皂」的來源。皂角汁加入香料與豬胰或豬脂調配,即是「香皂」,又稱「香胰」。一直到清光緒年間中國仍然由自然界產生的皂莢、豬脂等製造清潔劑。

外國的傳統清潔劑

外國最初也是用水和草木灰為清潔劑,唯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還有用明礬(alum)、漂白土(fuller’s earth)等的。公元二世紀左右,羅馬人則知收集人尿,俟腐臭後用以清洗油汙。又據考古學家發現的巴比倫泥板,知公元前約2300 年,已有由水、肉桂油(cassiaoil)與鹼製造肥皂的配方。公元前約1550 年埃及紙草文書(Eber’s papyrus)則有將動物脂肪或植物油與鹼共煮做成了肥皂的記載。羅馬帝國時期,與之後的波斯、阿拉伯人都知如何從鹼和油脂製造肥皂。公元79 年維蘇威火山爆發龐貝城遭毀,遺址中即有肥皂工廠,會做肥皂的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也因此喪生。

中世紀歐洲已普遍使用由天然鹼與油脂製造的肥皂。法國人路布蘭(Leblanc,1742~1806)於1789 發明從食鹽製作碳酸鈉,使19 世紀歐洲和美國的肥皂工業大為發達。不但銷入中國,英、美、德國還在中國設廠生產〔註一〕。

界面活性劑洗滌作用的原理

清潔劑可以洗滌衣物的原理大致有二:一是利用界面活性劑將油汙自衣物帶入洗液(如家用洗衣機的水);另一是不用界面活性劑而直接以洗液為清潔劑將油汙除去(如一般「乾洗」用的液態有機物)。現先介紹前者。

含界面活性劑的清潔劑以界面活性劑為去汙的主要成分,其分子結構分「親洗液端」(或「親水端」)和「排洗液端」(或「排水端」)又稱「親油端」兩部分,其示意圖如圖一。


若洗液為水時,界面活性劑之排水端為長鏈烴基或環烴基,親水端則有:(A)負離子型,(B)正離子型,(C)非離子型,及(D)兩性離子型四種。
(A)例如脂肪酸鈉   CH3(CH2)16COO-Na+ (硬脂酸鈉)
         排水端    親水
          脂烷硫酸酯鈉   CH3(CH2)nOSO3-Na+, n = 11-13
         親水端    排水
          對– 烷基苯磺酸鈉   CH3(CH2)9CH(CH3)-(C6H4)-SO3-Na+ (LAS 類)
             排水端          親水
          一般用的肥皂(主成分脂肪酸鈉)和合成清潔劑多屬此類。

(B)例如脂烷胺四級銨鹽 CH3(CH2)nCH2N+(CH3)3Cl-, n = 10-16
            排水端      親水
          去汙能力較差但具除黴菌之能力,可用於洗滌嬰兒尿布和清潔家庭用物。

(C)例如脂烷醇之聚乙氧醚 CH3(CH2)nO(CH2CH2O)mH, n = 6-13, m = 7-13
             排水端       親水
          因係中性液體,不傷皮膚,常用於「洗碗精」及洗碗機(dishwasher)。皂莢類之主成分皂苷(Saponin)為三萜類或甾烷類化合物與多個單糖形成的化合物(亦稱配糖體,例如圖二)〔註二〕。

圖二

(D)例如甜菜鹼(betaine)之烷基衍生物 CH3(CH2)nCH2N+H2CH2COO-, n = 10-16
                   排水端        親水

此類界面活性劑也是中性,但在不同pH 值情況下能呈酸性或鹼性,故有其特殊之用途。界面活性劑難溶於洗液的部分(排洗液端或親油端)到達某一濃度時,會因分子間凡得瓦力產生微胞(micelle)。圖三為負離子型微胞之示意圖。

圖三

以油脂(三酸甘油酯)加鹼共煮所製之肥皂為例,其中硬脂酸鈉鹽或鉀鹽在水中發生水解反應,產生硬脂酸與氫氧化鈉:
C17H35COONa + H2O → C17H35COOH + NaOH
硬脂酸也是一種界面活性劑,水的表面張力因硬脂酸等而降低,較易滲入衣物中,使衣物上的汙垢,因乃排水性(親油性),故易包在界面活性劑形成的微胞中而脫離。圖四為含界面活性劑的清潔劑除垢作用之示意圖。


圖四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