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06-01理性看待核能議題 522 期

Author 作者 蕭金益/任職台電公眾服務處。

拜讀林博士大作《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一書,讓任職於台灣電力公司職司對外溝通部門的筆者,心有戚戚焉。多年來,筆者與台電公眾服務處諸多優秀同仁,針對多項電力事業議題持續與社會大眾溝通、宣導。其中核能議題,一直是最棘手的議題之一。社會大眾對核能有著各種指教與質疑,疑惑與誤解。輿論充斥著許多反核主張,相較之下,在議題競逐的場域中,擁核論述卻始終居於弱勢。現在林博士願挺身而出,以親民的語言,闡述理性而客觀的核能科學知識,在面對反核人士數十年來不斷的攻擊下,發揮了平衡論述的重大作用。

《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
作 者:林基興
出版社:台灣商務
出版日期:2012年5月

核能與核武

國際社會對核能的恐懼,實則起源於對核武的恐懼。兩顆原子彈終結了烽煙千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卻也開啟民眾對於終極武器的驚怖。復以冷戰時期美蘇兩陣營「相互保證毀滅」的核武對抗,讓各界聞「核」色變。然而,誠如林博士在本書所言,這種對核武的恐懼,無限制擴張波及核能,是一種不理性的情緒反應,是一種遷怒。

透過本書,我們可以知道,現行核電廠反應爐,無法提供核武所需的鈽燃料。現今擁有核武的國家,如要製造原子彈所需的燃料,多半會另行建造反應爐。換言之,核武與發電用反應爐並無關聯。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將禁核擴散列為反核原因,並非適切。

核子事故

另一個反核人士最常列舉的理由,就是自人類開始利用核能發電以來,三起最嚴重的核子事故,即美國三哩島、前蘇聯車諾比,以及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這些核子事故確實嚴重,不容否認。災後許多學者深入研究,希望能了解輻射外洩對週遭環境的影響。各國電力事業也希望藉此汲取教訓,避免類似景況重演。但林博士在書中,引述各項科學證據,針對這些事故一一重新分析。

以美國三哩島為例,林博士指出,三哩島事件其實可以說是西方式核電廠「成功」的案例,證明圍阻體的設計發揮了功能,阻止輻射擴散。而圍阻體內的氣體隨著時間流逝,其輻射劑量已大幅降低。這更證明西式核電廠設計是安全的。

至於車諾比與福島,則各有其因。前者起因於電廠設計不當,企圖利用一座反應爐同時製造核武用鈽燃料與發電,這與西式核電廠不同。而福島核電廠則是在設計時,未能充分考慮海嘯可能高度,設計餘裕空間。但是福島核電廠採取西式設計,圍阻體發揮功能,未讓放射性物質持續大量外洩。

林博士在書中更直言,這些核子事故後,政府疏離民眾的舉動,雖屬善意,但有待商榷。以福島事故為例,林博士認為,因為選取標準的不同,如果環境輻射測定值不採取過於嚴苛的標準,許多民眾毋須撤離。聯合國原子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的車諾比爾報告中說,疏散帶來的傷害比輻射要大。在恐慌中離開家鄉,前往異地避難,民眾心理恐受影響。很多時候,災民撤離後的身體不適,更多是來自於懷抱恐慌情緒離鄉背井的心理壓力所致。……【更多內容請閱讀《為何害怕核能與輻射?》(台灣商務)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