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08-01限時專送用的木牘 524 期

Author 作者 陳大川/中華科技史學會會員。

古人文書記載,在紙未被大量使用以前,教科書上都說使用竹簡、木簡和木牘,大家都知道竹、木簡,對於木牘,卻只知其名,可說都沒看過,也不甚了解。

中國大陸的新疆,出土了不少簡牘,以一百年前英國人斯坦因最早發現,他所著的《斯坦因西域考古記》書中,還附有照相,但述說簡略,有必要加以補充說明。

木牘有兩種,一種是匕首形,兩片楔形木片疊合在一起,疊合的內面,上下都書寫簡單的重要文字,表面寫收件人姓名地址,用麻繩將兩片捆紮,繩的接頭處,在凹入的木片小槽中打結,另用松脂之類有膠黏性的膠泥,加熱封固,將繩結與木片在槽中緊密黏合,趁膠未完全乾固前,蓋上發信者的獨用私章,便可交專人快馬加鞭,在中途驛站換人換馬,千里迢迢,限時專送,在到達與換人中都必須驗收黏膠、印記與麻繩是否完整,以清責任。

另一種木牘為長方形,仍為兩片疊合,內面上下接觸處,書寫重要文字,形式為長方形。下面木板較厚,兩端各留一小段保持原厚外,其餘長度約一半厚被鋸去,看起來像一個很長的凹字缺口,以方便上面一塊木片整齊嵌入,上木片中部,如駱峯凸起,有三個小山凹,以便麻繩捆紮,駱峯凹處與麻繩一同被膠泥封住,上蓋印信文字,與楔形匕首形牘有相同功用。

木牘的寬度因文字行數而異,為不妨礙攜帶,長度在7~14 英吋之間,因所存木片長度而異。

木牘的功能,看起來簡單,如細加研究,才察覺「學問」很大。例如,保密——必須經過破壞才能看到兩夾板內面的文字。輕便——減少人馬疲勞,不能太大、太重。攜帶簡易——應方便隨身攜帶,不可掛在馬身,一旦馬被敵人弓箭射中,人馬分離,文件難保。不可散失——捆紮繩的粗細、新舊,尤其是捆紮方法,有一定規格,避免因人而異。制度——嚴格執行驛站間對木牘重要部位的點交、檢驗與疏失嚴罰。……【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