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登入
購物車
(
0
)
HOME
×
關於科月
關於科月
科月目錄
科報目錄
購買科月
訂閱方案
優惠方案
諾貝爾系列
購買單期
購買通路
投稿須知
推廣專案
星火相傳計畫
支持專案計畫
進階搜尋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繁體中文
English
ig
line
facebook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Search / 搜尋
分類選單
- 文章分類 -
封面故事
News Focus
專訪
專欄
評論
精選文章
活動訊息
永續科學
基金會
科技報導
News Focus
文章專區
2013-07-01
揭開果蠅行為機制 阿茲海默症新希望
523 期
Author 作者
編輯部
果蠅
二氧化碳
神經信號
神經迴路
阿茲海默症
腦神經網絡
腦疾病
6/25
清大的研究團隊發現,果蠅嗅聞低濃度與高濃度的二氧化碳後,神經信號在腦神經網絡中有平行與轉軌的機制,觸發躲避與接近行為。而非以往認知的只走單一的神經迴路。有助解開人類行為調控機制及治療阿茲海默症等疾病。
果蠅碰到危險會釋放二氧化碳信號,其他果蠅收到警訊後便逃逸;腐爛水果的酵母菌發酵也會釋放二氧化碳,果蠅不逃跑還會湊上去吃。果蠅的腦神經網絡如何分別這兩種情況,一直是學界研究的課題。
這次研究團隊透過藍光激發「光敏蛋白」,標記追蹤二氧化碳神經訊號在腦細胞的傳遞路徑,來研究其神經訊號在複雜腦神經網路中如何轉軌。結果發現二氧化碳神經訊號同時透過三條路徑傳遞,第一條和第二條路徑都會觸發果蠅的躲避行為;第三條路徑雖然不會刺激果蠅閃躲,卻可以調控第一、二條路徑的訊息傳遞。
團隊發現果蠅面對低濃度二氧化碳時,神經訊號會平行走第一條神經迴路,觸發躲避行為;但面對高濃度二氧化碳時,第三條神經迴路卻會釋出物質抑制第一條神經迴路,神經訊號產生轉軌機制改走第二條路徑。
團隊選用果蠅為研究對象有兩個原因:果蠅只有10萬個腦細胞,較不複雜;二來團隊現在已經可以成熟控制果蠅腦神經細胞裡的基因。也因為所有動物基因表現、腦神經調控行為的形式互通,未來有機會利用果蠅研究人腦疾病的分子機制,例如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與亨丁頓跳舞症。
回列表頁
加入收藏
列印
相關推薦
新訂一年方案:《科學月刊》一年12期
售價 $2780
新訂兩年方案:《科學月刊》二年24期
售價 $5300
TOP
本站使用第三方服務進行分析,以確保使用者獲得更好的體驗。了解本站
隱私權政策
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