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13-09-01科學應加入產業思維
525 期
Author 作者
范賢娟/任職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技術創新與創業研究中心。
許多人認為是科學研究只是為了知識本身,是為了求知而求知,大家同心為科學所圓的夢,就是為了滿足好奇心。不過,若科學研究的結果僅止於此,那難免會遇到社會人士,尤其是非科學領域人士的質疑,政府投入那麼多的科研經費,就只是為了滿足這些科學家的好奇心?讓他們追尋自己的夢嗎?這對社會有什麼貢獻嗎?
相信大家在閱讀應用科學論文的最後一頁時,都多少會看到作者所勾勒的一些美景,認為自己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特性、提升效能、減少污染……等。然而,如果這些技術發明者只發論文,不再去持續推展,在現實產業中就沒有人會採用這項技術,因為業界已有很多競爭技術可以選擇,雖然所採用的不見得是最好的技術,但他們會有多方考量,多數業界的人會保守的沿用現狀,很少人要冒險,更少人會注意到新技術可以帶來的好處。在實驗室中累積幾次成果,足以為科學社群所接受,就可以發表科學論文。但產業上要求的大量生產、有高良率、低成本……等條件,就需要花時間去找最佳化的流程與參數,但這些工作不能寫成論文,又很耗時間,畢竟,產業技術和科學論文是不同的。協調兩者最重要的是一項技術發明人的協助。
技術商品化可以分成兩個方向去思考:一個是把自己的技術移轉給現有廠商,由廠商在技術發明人的協助下,去接手後續的研發。另一個是鼓勵懂技術的人去創業,如果讓共同研發技術的學生去創業,讓老師的技術得以在產業界發揮功能,豈不更美。
後者並不容易,因為懂技術的人通常不瞭解怎麼經營公司,還有國內的學生多生活於溫室,初畢業很難獨當一面,老師和家長也會不放心。不過要讓本土技術發揮影響力,科技創業還是該鼓勵的方向。就看學校教育怎麼配合,提供學生機會,讓科技人和商管人組成團隊,有機會在求學過程就共同去瞭解業界情況,畢業後才能提出具說服力的產品或服務、營運模式及合理利潤規畫,這就有機會吸引到創投注意,願意出錢投資。……【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