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2-01怎麼設計出一支疫苗?先從了解人體內的免疫機制開始 626 期

Author 作者 蔣維倫/泛科學PanSci 專欄作家、故事專欄作家、udn 鳴人堂專欄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喜歡虎斑、橘子、白底虎斑和三花貓。

Take Home Message
• 先天免疫系統的特色是反應速度快,通常是最早趕赴現場的免疫細胞們,主要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是嗜中性球、巨噬細胞等,且不具備記憶力。
• 後天免疫系統需要由抗原呈現細胞,例如樹突細胞、巨噬細胞等傳遞抗原後,才能活化後續的免疫反應,因此反應速度較慢,但具備記憶力。
• 病毒表面通常拿著一支鑰匙,嘗試開啟細胞膜上各式各樣的鑰匙孔(膜蛋白)。若病毒恰好匹配上細胞膜蛋白,就會觸發後續的感染,使病毒侵犯、劫持細胞。抗體可以辨認、黏住特定結構的蛋白質,妨礙病毒和細胞的接合,中斷病毒侵入細胞的過程。

 
疫苗,就是事先把考卷發給白血球們,用模擬考來強化免疫系統的答題能力。
 
通常在擬定考題之前,老師要先了解學生們的讀書習慣、答題技巧,才能設計出幫助最大的考卷。同理,在構思疫苗時,研究者也得先深入了解白血球的戰鬥模式,才能規畫出一支最理想的疫苗。
 

白血球們的兩種戰鬥模式

對病毒、細菌而言,人體就是個天堂般的住所,既營養又溫暖。而它們寄生後造成的疾病也五花八門,例如淋病(gonorrhea)、梅毒(syphilis)、登革熱(dengue fever)、感冒等。當然,人體可不是慈善組織,我們的體內有著一群細胞,專職消滅細菌、病毒,甚至是難纏的腫瘤。
 
人體的免疫系統可以分為快打部隊「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e system,也被稱為被動免疫),和具備記憶力的特種部隊「後天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e system,也被稱為主動免疫),以下簡單介紹這兩種免疫系統有什麼不同。
 

先天免疫

先天免疫系統的特色是反應速度快,通常是最早趕赴現場的免疫細胞們,主要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是嗜中性球(neutrocytes)、巨噬細胞(macrophages)等。只要它們一抵達戰場,就會大口吃掉病原體。
 
除了速度外,另一特色是「失憶」。先天免疫的細胞們,不具備記憶力,這場仗打完就解散,每次戰鬥都猶如全新的開始。而其中也有部分細胞,會在後天免疫系統中兼差,例如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s)、巨噬細胞等,在後天免疫裡擔任傳令兵。
 

後天免疫

後天免疫系統因為需要由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例如樹突細胞、巨噬細胞等傳遞抗原(antigen,即病原體的碎片,可誘發免疫細胞分泌抗體)後,才能活化後續的免疫反應,因此在面對外來病原體時速度上不如先天免疫,但最大的強項是具備「記憶力」。在第一次遇到病原體後,免疫系統就會形成記憶性淋巴球,在往後的歲月裡,若遭遇相同敵人,免疫系統便可以更快速、大幅度地反擊外敵。主要的夥伴是B細胞(B cell)、輔助T細胞(helper T cell, CD 4+ T cell)、殺手T細胞(killer T cell, CD 8+ T cell)等。
 
B細胞負責分泌抗體,它能辨認特定結構的病毒蛋白質,並黏附於病毒上、使其失去感染力,或幫助巨噬細胞吃掉敵人。當病毒還在體液、血液、黏膜時,抗體可做為阻隔病原體的第一線。
 
殺手T細胞可辨認、摧毀已被外來病原體感染的人體細胞。當病毒感染細胞後,會脅迫細胞生產更多的病毒,進而感染更多健康的細胞;而殺手T細胞的工作就是負責殺死這些「殭屍細胞」。換言之,殺手T細胞主要擔任清掃戰場,降低病毒破壞力,防止重症的工作。
 
輔助T細胞則是類似指揮官的角色。它能刺激B細胞複製、大量分泌抗體,也能活化巨噬細胞、強化吞噬能力等,因此在免疫系統裡,輔助T細胞將帶領所有的免疫細胞進行總體戰。
 
現在我們初步了解白血球的戰鬥模式了,在後天免疫裡,B細胞分泌大量抗體、黏住病毒;T細胞則是指揮軍團反擊、清掃戰場。由於我們希望疫苗能夠誘導出有記憶力的「後天免疫」,因此疫苗的主要目標有兩個——產生中和抗體、促使記憶型淋巴球產生。而在設計新興疾病的疫苗時,都將圍繞這兩個目標而構思。
 


先天免疫的免疫細胞通常最早趕赴現場,主要成員有嗜中性球、巨噬細胞等;後天免疫系統需要由抗原呈現細胞,例如樹突細胞、巨噬細胞等傳遞抗原後,才能活化後續的免疫反應,因此在面對外來病原體時速度上不如先天免疫,但最大的強項是具備「記憶力」。(123RF)
 

堵住病毒的鑰匙-中和抗體

抗體由B細胞生產、分布在血液裡、黏膜上,它們可專一性地辨認且黏附在病原體表面,藉此阻止病毒感染細胞。在病毒性疾病的疫苗,像是流行性感冒、B型肝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研發過程裡,科學家通常最關注「中和抗體」(neutralizing antibody),因為它具備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能力。
 
為什麼中和抗體是阻止病毒感染的關鍵?我們以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為例,你知道「病毒要怎麼感染細胞」嗎?
 
SARS-CoV-2長得像顆球型的水雷,其表面插滿了棘蛋白(spike protein),當它結合細胞表面的膜蛋白「血管收縮素轉化酶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 ACE 2)後,會導致細胞吞入病毒,進而感染細胞。換句話說,棘蛋白彷彿一把鑰匙,當它插進了鑰匙孔(ACE 2)後,病毒就開啟了感染之門,而細胞就此引狼入室。換言之,病毒表面通常拿著一支鑰匙,嘗試開啟細胞膜上各式各樣的鑰匙孔(膜蛋白)。若病毒恰好匹配上細胞膜蛋白,那就會觸發後續的感染,進而使病毒侵犯、劫持細胞〔註〕。
 

〔註〕若病毒突變,使鑰匙更密合受器,或嘗試接觸鑰匙孔的頻率增加等,都可能造成疾病的傳染力增加。

 
咦,那中和抗體可以幹嘛?如前所述,由於抗體能辨認出特定結構的蛋白質,所以如果有種抗體能辨認、黏住病毒的鑰匙,妨礙它和鑰匙孔的接合,就能中斷病毒侵入細胞的過程。而這種能直接阻止病毒感染細胞的抗體,就被叫做「中和抗體」。
 
因此,理論上而言,當病毒剛侵犯人體,還在體液、黏膜上遊蕩的時候,若體內的中和抗體濃度夠高,就能黏滿病毒表面的鑰匙,避免病毒接觸細胞膜蛋白,進而預防它感染細胞。
 
所以疫苗的首要目標,就是用抗原來誘發中和抗體產生。採用的方法是讓人體內出現病毒表面蛋白——也就是感染細胞的關鍵鑰匙,例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emagglutinin, HA)、B 型肝炎病毒 的 B 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鑰匙刺激免疫 系統,並使免疫系統分泌出相對應的抗體。當體液裡有著高濃度的中和抗體,才能在病毒剛侵入人體之際,阻斷鑰匙接觸鑰匙孔的機會。
 
抗體聽起來是個完美的武器,但它也有兩個天生的缺點:
1. 抗體的濃度會自然衰退。以COVID-19的血清中和抗體為例,目前推測的抗體半衰期約108天,也就是說疫苗誘發的大量抗體,會隨著時間而慢慢遞減。在未來的某天,人體內的抗體濃度將會不足以抵禦感染。
 
2. 抗體只會在體液裡,而不存在於細胞中。換言之,對於已感染細胞或是潛藏於細胞內的病毒、細菌而言,抗體束手無策。
 
那麼,疫苗要怎麼應付此困境呢?
 

疫苗的目標:訓練長壽的總指揮官和抗體部隊

如前所述,抗體有兩個問題:濃度會自然衰退,且無法消滅已經在細胞內的病毒。因此疫苗的第二個目標,就是活化清掃殭屍細胞的特種部隊,並應用後天免疫最大的特徵,也就是「記憶力」——建立記憶型淋巴球。
 
先把鏡頭轉向B細胞。B細胞表面有著特殊的受體(B-cell receptor),而受體的長相和該顆B細胞能分泌出的抗體相似。當這些抗體能有效辨識並咬合某病毒,即可阻止病毒感染細胞。
 
而因為「未來是無法預測的」,想侵犯人體的敵人可說是各式各樣。為了應付「無法預測」的敵人,因此每顆B細胞的表面受體,結構都略有差異,千變萬化,甚至連可分泌的抗體,以及T細胞也有類似的設計。換句話說,面對不可知的未來,人體採取「以量取勝」的策略,訓練了幾乎無窮盡的後備軍人,以待面對無法預測的未來。
 
讓我們回到「疫苗剛注入人體」的那個瞬間。以蛋白質類型疫苗為例,做為抗原的病毒蛋白質分散在肌肉組織,一部分循環至淋巴結。當抗原碰上淋巴結內的眾多B細胞,其中有數顆B細胞的表面受體,和抗原的立體結構完美地結合,那麼這幾顆B細胞就成了分泌抗體的預備部隊〔註〕。
 

〔註〕另一種讓病毒蛋白質和B細胞結合的途徑,是讓抗原呈現細胞吃進病毒蛋白質,再以完整的型態遞交給B細胞。

 
而這幾顆B細胞,就等著總指揮官——輔助T細 胞——的指令,只要輔助T細胞一聲令下,就能開始大量活化、複製,源源不絕的分泌抗體。
 
再把鏡頭轉向T細胞,那麼T細胞這邊呢?不像B細胞,T細胞無法結合完整的抗原,必須透過抗原呈現細胞才能活化,也因此「如何讓抗原呈現細胞大感不妙」,就成了疫苗科學家的研究課題。
 
讓我們再次回到「疫苗剛注入人體」的那一瞬間。抗原呈現細胞會努力地搜索異物,當它們摸到抗原後,就大口地吞下病毒蛋白質,隨後疫苗的佐劑發揮作用——「拉響警報」,用各種方法「欺騙」抗原呈現細胞,讓它們誤以為自己吃下去的是強大、真正的外敵,且這個外敵已經入侵人體。例如使用長像病菌、病毒的獨有物質(CpG的DNA、雙股RNA等),或用鋁鹽刻意破壞人體組織、使被殺死的細胞釋放出本應在胞內的尿酸、ATP等。
 
當抗原呈現細胞接觸到「代表人體被外敵入侵」的分子、結構〔註〕,就會從「搜索抗原」模式轉化為「呈現抗原」模式,匆匆地從戰場返回到淋巴結,通知且活化T細胞。
 

〔註〕此類訊號被稱為「病原體相關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

 
因為T細胞只能識別加工後的抗原片段(胜肽),所以當抗原呈現細胞跑回淋巴結時,會將抗原切碎成胜肽,將敵人的碎片透過表面特殊的蛋白質分別呈現抗原給兩種T細胞。例如使用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Ⅱ(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I, MHC class II)通知輔助T細胞,使用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I(MHC class I)通知殺手T細胞,隨後活化這兩種T細胞。
 

T細胞有兩種-殺手T細胞和輔助T細胞

殺手T細胞的工作是殺死「有問題」的細胞,例如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或是腫瘤細胞。它接收到抗原呈現細胞遞出的抗原後,會活化、前往戰場,將表面浮現病毒蛋白質的殭屍細胞破壞,杜絕病情惡化。而部分殺手T細胞會演化成長壽的記憶型T細胞 (memory CD8 T+ cell),記憶型淋巴球能存活多年,還可以在細胞與病毒大戰結束之後,做為後備部隊。如果未來的某天,某處的細胞表面再次浮現可疑的蛋白質時,記憶型殺手T細胞就能快速地複製自己,趕赴戰場殺死殭屍細胞。
 
當抗原呈現細胞遇到輔助T細胞後,便會遞交抗原胜肽碎片,並分泌細胞激素(cytokine)以活化輔助T細胞。被活化的輔助T細胞會命令B細胞複製、大量分泌抗體,或強化巨噬細胞的吞噬效率,或刺激殺手T細胞趕赴戰場等〔註〕,率領全體免疫軍團進行整體戰反擊!
 

〔註〕此處仍須視活化的輔助T細胞為何種路徑,如:Th1偏向強化巨噬細胞的吞噬效果、Th2偏向增加IgE的過 敏反應、Tfhs 刺激B細胞分泌IgG抗體等。

 
而部分輔助T細胞則會演化成長壽的記憶型T細胞(memory CD4 T+ cell),記憶型輔助T細胞能存活多年,在大戰結束之後,做為後備指揮官。假設未來抗原呈現細胞再次呈上相同的抗原時,記憶型輔助T細胞快速地活化、重掌帥旗。
 

T細胞和B細胞的關係

如前述,那些表面受體和抗原結構完美結合的B細胞,正等待著指揮官的指令。當輔助T細胞接收到敵人的碎片(抗原),確認身體被攻擊後,就會下達指令活化B細胞、準備反攻。
 
當B細胞收到活化指令後便開始大量複製,並進一步活化成漿細胞(plasma cell)。漿細胞能分泌大量的抗體,釋放到血漿、呼吸道表面的黏液中,阻止病毒再次感染新的健康細胞,遏止病情惡化。而部分活化後的B細胞,則會進一步分化為記憶型B細胞(memory B cell),此記憶型淋巴球能存活多年,能在大戰結束之後,做為後備部隊。未來如果哪天擁有相同抗原的敵人再度入侵時,就能更快速地複製自己,進而分泌大量抗體,做專一性的攻擊。由於不可能針對每種疾病每年都補打疫苗,因此在疫苗的設計裡,絕大多數都希望能誘發B細胞、T細胞特化成記憶型細胞,令它們可以存活多年。若是再次遭遇相同特徵,即抗原結構類似的敵人,這 些免疫細胞就會快速活化、分泌抗體,帶領全體免 疫細胞應戰。因此科學家就可以利用此特色,設計出許多支「打一次,就能撐幾十年」的疫苗,例如 B 型肝炎疫苗、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等。

 

蛋白質類型疫苗,透過抗原呈現細胞活化B、T細胞的簡易示意

 
延伸閱讀
1. Jiskoot W. et al., Vaccines. In: Crommelin D., Sindelar R., Meibohm B. (eds)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Springer, Cham, 2019.
2. Andrew J. Pollard and Else M. Bijker, A guide to vaccinology: from basic principles to new developments. 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 Vol.21: 83–100, 2021.
3. 蔣維倫,〈蛋白質加上昆蟲和樹皮!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原理與臨床試驗成果〉,《科技報導》,第472期,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