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2-02-01環境將成憂鬱症旋轉門? 626 期

Author 作者 陳秀蓉/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教授,臨床心理學博士,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國家高等考試臨床心理師。

Take Home Message

• 根據研究,憂鬱症患者有37%來自遺傳,63%為環境因素影響。環境引起的壓力不僅影響個體的心理層面,同時也會影響生理與社會層面。
• 環境因素中,例如小孩處於破碎家庭,或不良的家庭與婚姻關係等,將會使個人更常出現負向的認知及失落感,造成自我形象破滅與社交孤立,並感到個人沒有能力,孩童易將過錯歸罪於自己。
• 但若小孩處於適當的教養環境,環境就可以在無形中成為孩子的保護基地,讓他們發展足夠的適應力以面對未來的壓力。
• 當父母擁有「心智化」的能力,可使孩子身處於安全關係並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他人也能理解自己的心理狀態,使孩童得以充分發展。

小葭,25 歲,大學畢業,擔任公司行政助理,最近3 個月與男友分手,吞了過量止痛藥就醫,被診斷罹患憂鬱症,住院一週回家,接受心理治療。小葭成績中上,但從小父母就一直將她與成績優異的姊姊比較。母親在小葭小學三年級時罹癌,因此她的童年時期不斷寄宿在親戚家中,而在11 歲時母親不幸過世;到了青少年期間,小葭時常反抗姊姊與父親,甚至在學校曾遭同學孤立、霸凌;上大學後,由於交友不穩,她相信自己不可能擁有一段美好的關係,常覺得生命無力、沒有希望。

(Photo by Vladyslav Tobolenko on Unsplash)

環境在憂鬱症中扮演的角色

美國國家精神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 NIMH)的研究報告指出,18 ∼25 歲成年人中的憂鬱症終生盛行率(lifetime prevalence)為15.2%,顯示了憂鬱的問題對於人類心理健康佔有相當的影響。到底憂鬱症是先天遺傳,或是受到後天環境影響呢?

在最新的《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5)中,根據研究綜合出憂鬱症的危險及預測進展(prognostic)因子,可以分為先天與後天因素。先天因素包括氣質因素,例如神經質、負向情感性,以及遺傳與生理因素;後天因素則主要為環境因素,例如發展早期、兒童期經歷惡質不良環境,或是經歷多重類型的重大壓力、創傷事件,以及延續至成人近期的多重壓力。

精神醫學家蘇利文(Patrick F. Sullivan)、尼爾(Michael C. Neale)、肯德勒(Kenneth S. Kendler)等人,從資料庫中回顧家族及雙胞胎研究並進行統合分析,估計憂鬱症患者有37%來自遺傳,63%則為環境因素影響。由此可知,環境引起的壓力對個體來說不僅影響心理層面,還會影響生理與社會層面,這些外在造成的印記會使患者憂鬱不斷發作及復發。但好消息是,若經過適當的調整也能預防或緩解患者的憂鬱狀況。……【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