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11-02「 離心力 」真的存在嗎? 623 期

Author 作者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刊。

筆者在泛科學的〈離地表100公里就是太空?看不到浩瀚星河的太空旅遊能體驗什麼?〉一文裡,原想寫「當一質量為m之物體做圓形運動時,因想保持直線的慣性運動(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會產生要離開中心的離心力(centrifugal force)」。因為這一離心力,所以為了使該物體做圓形運動,我們必須用一個稱為「向心力」(centripetal force)的力把它拉住。這解釋聽起來很有道理,不但容易理解,也告訴我們向心力應該等於離心力,驗證了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等於反作用力。可是,事實上筆者為了這句話思考了很久!

真的有離心力嗎?

「離心力」這個詞是荷蘭物理學家和擺鐘的發明者,以倡導光波動說聞名於物理史的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在1659年提出,描述作用在圓周運動物體上的力。惠更斯相信離心力是一種真正的、作用於兩物體之間的力,它不但得到了當時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Gottfried Leibniz)的支持,牛頓最初似乎也同意這一看法。

既然如此,為什麼筆者會為了「當一質量為m之物體做圓形運動時,因想保持直線的慣性運動會產生要離開中心的離心力」這句話思考很久呢?這是因為如果我們仔細分析一下,將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離心力。牛頓第一運動定律告訴我們:一物體若不受外力,應該保持靜止或等速直線運動;若要改變此運動狀態,第二定律則告訴我們必須使用外力。所以要使物體做圓周運動,這個外力應該是朝向運動的中心點!對此,牛頓最後終於想通了,並於1684年提出了「向心力」一詞,描述他認為是作用在圓周運動物體上的唯一力。而其反作用力應該是作用於繩子上的力,而不是作用於該物體的。所以,並沒有所謂作用於該物體的離心力。

但怎麼可能沒有離心力呢?實驗室中用來分離化學同位素的離心機不正是利用離心力原理嗎?事實上,離心機利用的是「慣性原理」,也就是要使比較重的元素做圓周運動需要比較大的向心力,因此這些元素才會被甩掉在外圍。

離心力是一種假想力?

在完全沒有任何作用力的太空中,任何物體應該都是「漂浮」在原地不動的;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往某一個方向以等加速g運動,會發現周遭的所有物體都是以g的等加速往相反方向運動。依據牛頓第二定律,你將得出質量為m的物體,其受力為mg的結論,可是我們知道該物體實際上並沒有受任何力。因此到底正確解答是什麼呢?其實,大家都對。

結論不同是因為觀點不同的關係,你是從一個等加速的體系來看這世界,而我們則是站在一個靜態的體系上來看天下。你所說的力是因為你在進行等加速的關係,並在不想破壞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的情況下所虛構出來的一種假想,而不是由任何實體物產生的力,因此物理學家稱之為「假想力」(fictitious force)或慣性力(inertial force)。

可是問題來了:我們怎麼知道是你,而不是我們在做等加速運動呢?根據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物體受力所產生的加速度(a)應與其質量(m)成反比(a=F/m),可是你卻發現所有物體的加速度都一樣,所以你觀察到的「力」,應該是因為你本身加速所造成的錯誤觀念。它也不符合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沒有反作用力了!……【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