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8-06-01第四屆臺北科學日 邀請市民一起玩科學 438 期

Author 作者 李依庭/本刊主編
為提升學生與市民的科學素養與自己動手做的興趣,臺北市政府積極推廣相關科普活動,並在科技部的幫助下,自2015年開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與臺灣師範大學共同主辨第一屆臺北科學日,邀請臺北市各小學、國中、高中學校設計各種科學動手做或實驗,提供前來參與科學日的民眾與學生進行體驗與學習,以提升臺灣的科普教育。
 
臺北科學日主要是以臺北市各級學校學生為主體,發揮創意將自身學校所設計的各式動手做作品或實驗進行演示,而參予活動的民眾與學生能透過親自動手做的過程中學習科學,藉以提升民眾對於科學研究的興趣與提升科學素養。並且藉由把數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地球科學、環境和工程等領域相關知識融入在日常生活中,找尋生活中各種有趣的科學與科技。
 

 
而今(2018)年,第四屆臺北科學日於5月26日在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舉行,共有超過90所臺北市小學、中學、高中或教育單位進行攤位的擺設。由於每個攤位的主題與展示方法皆不同,因此也涵蓋整個公館校區,包含教室、實驗室與戶外攤位。攤位中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進行的實驗示範與說明,由學生對來參與科學日活動的民眾、老師和學生講解並教導實驗示範的內容,說明其運作的原理。
 
在數學方面,有正多面體、索瑪立方體的製作與河內塔遊戲等,其中最受歡迎的為印有不同精靈寶可夢(Pokémon GO)的摺變六邊形動手做,吸引許多人前往參與(圖一);在物理方面,有探討互承結構的虹橋、利用導電性的不同所製作出的水果鋼琴等互動遊戲;在工程方面,有透過面板能自由操作並夾取物品的機器人(圖二)和遙控藍芽玩具車等;在化學方面,有手抄紙、人造化石的製作和許多與蝶豆花相關的科學小實驗等;在生命科學方面,有DNA電泳、植物組織培養和溼地生態物種觀察等不盡相同的體驗;而在生活科技方面,則有最近火熱的PM2.5測量儀,即時監測現場空氣品質。


 
而在地球科學方面,由臺師大地科系所舉辦的上至太空、下至地層一系列的展覽也吸引許多人駐足、參觀,展覽主要分為三大區,分別是太空探索、地層探勘、大氣觀測與洋流。在太空探索展覽中除了詳細介紹多種不同類型的火箭、太陽系、系外行星等新知外,並有模型和模型製作供參與者接觸與體驗。另外,在地層展區中,則分別介紹地熱、地球磁場、地質探勘等知識,並展示眾多不同質地材質的礦石供參與者觸摸與學習。而在第三展區中,則詳盡介紹飛機飛行原理、探空氣球應用與洋流發電的原理和應用。
 
主辦單位期望透過每年臺灣科學日的舉行,不僅能吸引民眾的參與和增進科學知識,更期望莘莘學子藉由講解、教導他人與參與者互動來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也期望藉由此科普活動,讓科學不再只是制式、硬梆梆的講義或教科書,能走出教室、實際靈活的應用在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