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10-01閃耀於蘭嶼的瀕危臺灣特有種 珠光鳳蝶 622 期

Author 作者 李偉俊/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授。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博士後研究、中山大學訪問學者、科技部科普傳播與科教學門計畫審查委員、環保署低碳永續家園認證評等委員。

筆者原先的專長為資優教育研究,從事科學教育學門的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十餘年,更擔任過兒童科學節目主持人,並創辦科普教育實驗機構,但卻在1985年和蝴蝶結下不解之緣。

當年筆者就讀臺北市立成功高中時,認識了一位生物老師陳維壽,我依稀記得他曾在生物課帶著我們前往他的秘密基地——成功高中的蝴蝶宮。陳維壽指著天花板問全班同學:「你們知道這上面是什麼東西嗎?」在大家望著色彩絢麗的天花板發愣時,陳維壽又接著說:「這些都是蝴蝶的翅膀裝飾而成的。」所有人頓時瞪大雙眼、啞口無言、一臉不可置信的神情,至今已過了30 多年,我的印象依然十分深刻,難以忘懷。

在2011年國慶日,筆者意外與陳維壽在臺東市的美塔魔法學校相見,只記得當時他緊握我的手並告訴我:「在臺東蘭嶼有一隻蝴蝶非常重要,你在臺東大學要好好保育牠!」此時,筆者才開始慢慢知道珠光鳳蝶(Troides magellanus sonani)的珍稀與保育地位。直至今(2021)年5月,筆者親眼在蘭嶼東清部落郊外的海檬果樹上,目睹到這隻蝴蝶在高空盤旋的英姿,逐漸引發了筆者「臺灣寶珠計畫」的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

 

認識臺灣最大的鳳蝶科蝴蝶-珠光鳳蝶

珠光鳳蝶是是蘭嶼鄉特有種保育類昆蟲,更是臺灣地區最大型的鳳蝶科蝴蝶,雌蝶的展翅全長可以達14~18公分,約莫成人張開手掌大小(圖一)。其飛行速度快且擅於利用上升氣流滑翔於樹梢之上,因遠觀形似小鳥,因此又有「鳥翼蝶」之稱。此外,珠光鳳蝶還是分布於地球最北界的鳥翼蝶,這也是牠具有保育價值的原因之一。

 

圖一:圖上方為珠光鳳蝶雄蝶,下方則是雌蝶,體型上雌蝶較雄蝶大。另外雌、雄蝶後翅外觀亦有不同,雌蝶為連續黑斑將黄區分隔,後翅下部呈數個黄色倒V 字形或迴旋鏢圖樣;雄蝶的後翅黑斑少,大片黄色後翅區經日光照射後,會呈現珠光七彩的現象因而得名「珠光鳳蝶」。(Felder, 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近年來,蘭嶼的發展越發興盛,導致珠光鳳蝶在蘭嶼的棲地遭到破壞,其幼蟲的主要食草——港口馬兜鈴(Aristolochia zollingeriana)也被移除,筆者與當地保育人士估計,目前蘭嶼現存的珠光鳳蝶可能不到百隻。2012年底,筆者曾與陳維壽一起到臺東縣政府為牠請命,並且獻策提供保育此物種的計畫與建議,但礙於相關保育法令限制而未獲重視和採納。

為了倡議、推動民眾對於珠光鳳蝶的保育及復育,「臺灣寶珠計畫」的重點工作內容共有3大項。首先是在全臺各地中小學積極進行蝴蝶生態自然保育的推廣教育工作;其次,在校園的適當地點,普遍種植蝴蝶幼蟲的食草,例如港口馬兜鈴和卵葉馬兜鈴(Aristolochia tagala),以及各種可引蝶的蜜源植物,像是馬利筋(Asclepias curassavica)、馬櫻丹(Lantana camara)、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冇骨消(Sambucus formosana); 第三,進行自然吸引和復育珠光鳳蝶的相似物種——黃裳鳳蝶(Troides aeacus kaguya),如果能成功便可奠定未來在蘭嶼地區進行全面復育珠光鳳蝶的基礎。另一大重要的計畫亮點,則是結合高雄市網路多媒體協會,並透過網路自媒體於生態科普活動推廣應用與進行系列性的報導,以增加生態科普教育的能見度與曝光度,帶給臺灣民眾另一種良善的生態保育行動。……【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