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9-10臺灣首次前進北極圈 中央大學北極探險隊成功執行科學研究 477 期

Author 作者 整理報導|李依庭

北極,指的是環繞在地球北方周圍的地區,包含北極海、阿拉斯加、挪威、芬蘭、瑞典、冰島等8個國家的部分領土,且與南極地區共同構成地球的寒帶地區。由於北極富含不同於熱帶、溫帶的特殊生物體,包括能存活在極冷地區的微生物、魚類與海洋、陸地動物等,構成此地區非常獨特的生態系統。

也因為其特殊的生態系統與氣候環境,使得北極地區長年以來吸引世界各國許多的科學家相爭前往研究。然而,在全球暖化的影響下,北極地區近年來的冰蓋(ice sheet)厚度不斷下降,更有許多研究證據顯示,北極地區可能很快將面臨無冰的情況。

此外, 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肆虐,以及氣候變遷、全球暖化日益嚴峻之際,近期中央大學北極探索隊仍突破重重關卡,臺灣團隊首次成功進入北極圈,展開海陸聯合的跨領域整合性研究。目前已順利完成了40顆地震儀、8顆海洋浮球的佈放,同時也展開無人空拍機與地質調查,深入探索我們不知道的北極。

中央大學北極探索隊由地球科學系教授郭陳澔、助理教授張文和、研究助理管卓康3人組成,於今(2021)年7月30日從臺灣出發,在挪威奧斯陸(Oslo)防疫旅館隔離10天並順利通過4次PCR測試後,於8月11日成功踏上北極圈的科學研究重鎮隆雅市(Longyearbyen),完成海上浮標測試並施放臺灣第一顆在北極圈的地震儀,開始進行實地觀測。8月13日,團隊更乘船前往距離隆雅市外100公里遠的極地工作站,進行無人機空拍、探查冰河地形、地質與地球物理等研究。

此外,他們也在短短6天內,每天揹負著野外工具、在崎嶇的冰河地形中行走10公里,成功完成了40顆地震儀的佈放,以紀錄冰川融化的冰震(cryoseism)。郭陳澔表示,在野外的時候幾乎每10分鐘就可以聽到冰川崩裂的巨大聲響,非常令人震懾且震撼。他也相信,這些地震儀一定可以紀錄到豐富的資料。於此同時,張文和也著手進行無人空拍機與地質調查,此區域有25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的岩層露出,是地質研究上實屬難得的調查區域。

郭陳澔也表示,此次研究之所以能夠順利達成,要感謝臺灣與波蘭官方單位的全力支持,包括教育部、外交部歐洲司、波蘭臺北辦事處、科技部自然司、駐波蘭台北代表處和駐瑞典臺北代表團等。

另外,這次在北極的研究也有賴於波蘭哥白尼大學(Nicolaus Copernicus University)駐點於極地工作站的索博塔主任(Prof. Sobota)與其團隊的全力協助,研究才能得以完成。而在北極探險隊於野外工作的同時,雙方也持續討論、合作各種與北極相關的科學議題,期望日後可以展開更多的跨領域與跨國合作。研究團隊也預計於今年11月在波蘭舉辦的國際極地研討會發表此次的研究成果。


新聞來源
中央大學,〈中央大學北極探索隊 成功執行北極圈科學研究任務〉,2021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