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5-31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幸運的靈感 廣義相對論的助產士 618 期

Author 作者 賴昭正/前清大化學系教授、系主任、所長;合創科學月刊。
「我從未通過理性思考的過程取得任何發現。」──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1905年是理論物理界的一個「奇蹟」時代,那年一位名不見經傳的瑞士專利局小職員愛因斯坦,在德國名期刊《物理年鑑》(Annalen der Physik)發表了4篇諾貝爾獎級的論文。其中一篇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狹義相對論」,在該篇文裡,他只用「等速運動者所觀測到的物理現象完全相同」及「光速為一定值」兩個假設,就徹底改變了物理學家300多年來對於時間與空間的觀念!

在那裡根本不須假設「乙太」的存在:光速對任何等速運動者都是相同的;在那裡「勞倫茲轉換」(Lorentz transformation)是必然的結論,而不是為了解釋實驗的負結果而捏造出來湊答案。因此「狹義相對論」雖然沒有直接回答乙太是否存在,但物理界幾乎清一色地認為,狹義相對論與邁克生-莫雷實驗(Michelson-Morley experiment)的結果,毫無疑問地判了乙太死刑。

但曲高和寡,如此重大的發現,除了《物理年鑑》的編輯委員,當時的理論物理大師普朗克(Max Planck)之外,這篇論文並未受到物理學界廣泛的重視,因此愛因斯坦只得繼續在瑞士專利局上一天8 小時的班,而在1907年11月的某一天,他突然靈光一現。

「當我正坐在伯恩(Bern)專利局的椅子上時,突然想到:『一個自由落下的人將不會感覺到自己的重量』。我愣了一下,這簡單的假想實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它讓我發展了重力理論。」

為什麼這一突然的領悟讓愛因斯坦嚇了一跳呢?原來他在1905年所提出來的狹義相對論有兩個美中不足的大缺陷。第一,它不能處理加速度運動的問題;第二,它不包含牛頓的重力理論。由於牛頓的重力理論已相當圓滿地解釋了宇宙的運行,將它排在外面可能不只美中不足,相信也不會有太多物理學家在意他的新理論。

加速度的問題似乎比較容易解決,因為如果加速度不大,且時間非常短,我們可以把它視為一種等速運動。可是重力呢?它到底是什麼「東西」?牛頓雖然成功地用它來解釋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及相對運動,但那僅止於現象的解釋,並未說明重力本質。正如大氣壓力一樣,我們可以用它來解釋許多觀測到的現象,但如果不了解其本質,我們很難有進一步的發展。又如19世紀中,維也納修道院的神職人員兼科學家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就已經從大豆配種的實驗中,發現了抽象的遺傳因子(unit of heredity),但百年後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才因解開此遺傳因子DNA 的結構而迅速、蓬勃地發展起來。

 

等效原理:你能感受自己正在墜落嗎?

一位正在自由落下的人並不會感覺到自己的重量,那不是等於漂浮在沒有任何重力的外太空空間嗎?如果加速度可以抵消重力,那麼在沒有重力的情況下,加速度本身不是可以模擬重力,產生與真實重力沒有區別的人造重力嗎?愛因斯坦稱這一發現為「加速度和重力的等效原理」(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of acceleration and gravity),簡稱「等效原理」(principle of equivalence 或 equivalence principle)。愛因斯坦在其演講中對此做了進一步的描述:

「兩名物理學家A和B從睡眠中醒來,注意到他們位於一個具備了所有儀器,且密閉不透明的箱子裡。他們不知道箱子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它們是否或如何運動。他們在醒來後確認了如果釋放箱子中間的物體,它們均將以相同的加速度g朝同一個方向(例如向下)運動。這兩位物理學家可以從中得出什麼結論?

A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箱子位於一顆行星上,如果行星呈球形,則向下方向應是朝向行星中心的方向。但B卻認為他的箱子漂浮在沒有任何重力的外太空中(沒有行星在附近),透過作用在箱子外部的力,箱子正保持著均勻的加速g「向上」運動。

有什麼標準可以決定誰是正確的?我們沒有這樣的標準。」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