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5-15讀懷念科月人林孝信後有感 473 期

Author 作者 賴昭正/芝大化學博土,合創《科學月刊》,曾任芝大同學會副會長、芝大保釣行動委員、全美保釣示威遊行中西部領隊、清大化學系主任。
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杜甫
 
2020年,是《科學月刊》創刊整整半個世紀!很可惜當年的創辦人林孝信(1944∼2015)英年早逝,未能親眼看到他這一對臺灣科普界所造成的深廣影響!為了紀念他的貢獻,《科學月刊》於2016年元月15日,特別在其姐妹刊《科技報導》上,開闢了懷念他的一個專輯。應《科學月刊》之邀,我寫了一篇600字的短文,稱他為《科學月刊》之父──我雖然皮厚到處自稱「合創」,但《科學月刊》沒有林孝信是不會誕生的!報章雜誌當然少不了許多追憶與崇拜的文章。它們大體上都是對的:林孝信確實是位「不平凡」的人,但似乎也「神化」了他!我覺得其中兩點描述──被吊銷護照以及放棄博士學位──有待商榷,基於對真相渴望之科月精神,謹在此提供參考。
 

多年前,在科月辦公室參與討論的林孝信。

芝加哥保釣遊行

《科學月刊》進入正常運作後不久,就發生了釣魚台事件(1970年9月)。因為不須再到處奔波找志同道合的留學生及募款,林孝信的「興趣」開始慢慢轉向保釣運動,而《科學月刊》的定期通訊簡報也開始慢慢轉變成保釣運動的宣傳工具!他及我被選為芝加哥大學保釣行動委員會的五位委員。為響應全美國保釣示威活動,我們決定於1971年元月30日(星期六)由我領隊到芝加哥日本領事館抗議。在遊行前,內人曾接到(中華民國)芝加哥領事館電話要我取消;但箭在弦上怎麼可能呢?這是反抗日本單方面宣稱擁有釣魚臺列嶼主權所發起的示威遊行,不是反抗國民政府,我不懂為什麼他們要反對?
 

1971年1月31日《芝加哥今日》(Chicago Today)針對保釣遊行的報導。(作者提供)

當天芝加哥溫度低至華氏零度左右,原來估計可能不到150人,實際由美國中西部各大學到場的竟高達300多人,導致臂章不敷使用。9點半在芝加哥格蘭特公園(Grand Park)音樂台前報到、集合,由我領隊,於上午10點鐘直奔日本領事館遞交抗議書。沿途同學們散發傳單,並向詢問的路人解說。經過一小時半後,到達日本領事館,我立即與警察進入該樓,在二樓找到日本領事館,但因為領事館星期六不上班(主辦單位判斷錯誤),導致遊行的同學失望。但大家並不灰心,仍圍著樓前的人行道,高喊有關保護釣魚台的口號。就我所知,至少有兩家芝加哥報紙報導此次遊行,其中一家還訪問了我〔註一〕。

 

保釣運動逐漸變質

示威遊行後,保釣運動便慢慢變質,成為反臺灣國民政府的運動!《科學月刊》的定期通訊簡報也跟著慢慢轉變成批評臺灣的宣傳品──相信林孝信是因為這樣而被臺灣吊銷護照〔註二〕。因此科月聯絡網並非如有些人描述的「凝聚各方,要大家不要再吵,好好做事」。

事實上我看情況越來越不對(我要回臺灣做事的),終於在1971年6月9日以書信提出辭掉保釣行動委員之職,完全退出其活動,開始專注我的博士論文。其他芝大科月發起人也都慢慢遠離「科月」,因此除了林孝信外,好像沒有他人被吊銷護照;被列入黑名單,在申請護照延期時受到「特別青睞」的則時有所聞。記得我去申請時,主辦人打開抽屜低頭看了一下,沒說什麼就幫我蓋了章。我相信因為及時退出,沒那麼黑,所以還能回臺灣(聽說是沈君山保的)。所以林孝信被吊銷護照,應該是「保釣變質」,而不是「保釣不降溫」〔註三〕。因此認為林孝信是因為不肯答應「保釣降溫」而被吊銷護照,我覺得對國民政府有點不公平。

 

林孝信1970 年12 月參加賴昭正婚禮之留影。(作者提供)

 

博士資格與學位

林孝信的論文指導教授羅特漢(Clemens Roothaan)可能根本連他是何人都不知道,而林孝信可能連老闆是做什麼的也同樣不清楚(林真正的興趣在物理及數學,不是電腦科學或化學),因此他不太可能是因被吊銷護照被迫放棄博士候選人資格。林孝信和我都是1968年通過博士資格考試的;要拿到博士學位,除了還需要通過兩個外國語言考試外,當然還需要有論文的指導教授。

我於1967年9月1號正式進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研究所之分子構造及光譜實驗室(Laboratory of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Spectra,LMSS)。那時該研究室聲勢浩大:包括196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馬利肯(Robert S.Mulliken),大牌名教授法諾(Ugo Fano)、科洛斯(Wlodzimierz Kolos)、羅特漢,以及我的論文指導教授、剛出道的、化學研究所新聘的漢澤(Juergen Hinze),8位研究員,14位物理系及化學系領研究獎助金的的博士候選人,行政人員。記錄上顯示,林孝信遲我一個月進去〔註四〕!但在最後的1971∼1972年技術報告〔註五〕裡,只剩下羅特漢、漢澤、11位物理系及化學系的博士候選人或畢業生而已!林孝信和我均被列在「研究助理」欄內:前者為「物理系博士候選人,到1971年6月」,後者為「化學系博士候選人,到1972年9月(即我畢業的年月)」。

所以林孝信的研究獎助金顯然只到1971年6月,在沒有獎助金的情況下,還會繼續讀嗎?反臺灣國民政府是在保釣示威活動後才慢慢興起,所以他在1971年6月時應該還沒有被吊銷護照!因此我很懷疑林孝信是因被吊銷護照而「被迫放棄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候選人資格,使即將在芝加哥大學拿到的物理學博士功虧一簣」。事實上,博士候選人「資格」應該是1968年通過資格考試後,就取得的終身榮譽,與有沒有護照無關,「被迫放棄」應該不(太)可能〔註六〕!而他整天忙著「釣魚」(與早期的《科學月刊》),幾乎從未進過實驗室,相信才是他1971年6月被取消研究獎助金的原因!我敢肯定的說,當時參與科月的芝大理學院同學,絕對不會有人認為林孝信「即將拿到物理學博士」學位!
 

鐘鼎山林,各有天性

像林孝信這樣聰明的人,心裡應該早就有數:他終將會為其全職的「課外活動」付出慘痛的代價!不像我選擇了「濁醪粗飯任吾年」;林孝信的選擇最終犧牲了博士學位,有家鄉歸不得。我敬佩他!我死後如果妻女能為我掉幾顆眼淚,就感激不盡;而他的去世,有《科學月刊》及許多人(包括我)懷念他!但這並不表示我們就可以歪曲事實「神化」他,這只是「鐘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的結果而已〔註七〕!

如果讀者認為我為國民黨「辯護」,就把我歸類為親國民黨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我對當時的國民黨也是沒有什麼好感的!在保釣運動前後,攻擊芝加哥大學同學會的匿名信就滿天飛了!從信中的語句及攻擊的對象看來,大部分同學都認為那是在校的國民黨「特務」幹的!「天真」的我開始時還熱心的回答,沒想到回話事實上是提供了材料,讓他們更能加油添醋的大做文章;最後我終於理解到了這是「秀才遇上兵,有理說不清」,只能停筆!


1971年八月,芝加哥警察局以搜毒為由,突撿了當時會長范翔的公寓,帶走了一大堆文件及莫須有的「毒品」,四位室友糊里糊塗地被關了一天(最後好像是透過各種「關係」不了了之)。范翔是四位室友中唯一由臺灣出來的留學生,遊行許可證是他出面申請的,因此是這一關係或是有人告密才被突擊就不得而知了。據其室友、前任會長吳力弓(早期移民到巴西來的臺灣同學,我當時任副會長)言,FBI曾找他去談,希望兩邊不要爭吵,因此我們認為有人告密的可能性很大。

記得小時候父親一再提醒我不要參加任何政治活動,看來他老人家還是對的:保釣示威遊行後,芝加哥同學會開始正式四分五裂:親國民黨的、親中共的、親台獨的(很含蓄)、中立的(到處不討好)。這可悲的結果實在不是當初我所預料到的!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謹在此謝謝芝加哥同學吳力弓、洪秀雄、魏弘毅、鄒寧遠、李南雄等人分享他們那個時期的個人經驗。

〔註一〕我手中的保釣運動資料,已經存檔到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的「釣運文獻館」內。
〔註二〕我不是在為國民政府辯護,也不贊成政府干涉言論自由,但這事也發生在先進的民主國家:美國1981年最高法院裁定,護照持有人在國外的活動正在或可能嚴重損害國家安全或美國的外交政策時,國務卿有權吊銷其護照。又如1954年諾貝爾化學獎與1962年和平獎得主鮑林(Linus Pauling)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變成口無遮攔的和平主義運動者及核彈的反對者;1952年元月,受邀到英國演講申請護照時,竟因「新聞部認為您提出的旅行將不符合美國的最大利益」而被拒絕。(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2021 年3 月出版的暢銷書《解密者》The Code Breaker: Jennifer Doudna, Gene Editing, and the Future of the Human Race書名暫譯,謂他在紐約機場當場被沒收護照,應有誤)
〔註三〕現在臺灣的保釣運動似乎比以前更高溫,林孝信回台後也積極加入!不管哪一黨當政,都沒聽說有人被吊銷護照。
〔註四〕羅特漢是馬利肯的學生,因提出羅特漢方程(Hartree-Fock-Roothann)方法計算分子軌域而成名。漢澤是羅特漢的博士後研究員。羅特漢的興趣早就全心轉到電腦科學上面,因此LMSS研究室事實上後來是我的論文指導教授漢澤在負責的。
〔註五〕以前是每年厚厚的一本;從這裡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LMSS已將樹倒猢猻散了!到了1973年,馬利肯1952年建立的LMSS終於消失了。
〔註六〕我唯一的師兄、漢澤的首徒就是通過資格考試後一年左右離開芝加哥大學,到IBM加州研究室上班。大約10年後(顯然還保有博士候選人資格),才因為理學院「創意語言考試的監理安排」,回來交了論文,取得博士學位的,所以博士候選人資格是不會被取消的!
〔註七〕神化「偉人」的結果就是全世界現在到處都在砸「偉人」的銅像、去「偉人」的名號(街名、校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