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3-12-01那些異人們的腦 528 期

Author 作者 蔡孟利/任教宜蘭大學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看完《22 篇名人大腦故事》這本書,我想到了孔恩(Thomas Kuhn) 在1969年所出版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所描述的,常態科學中的「異常事例」(anomaly)。

顛覆常規的推進力

「常態科學」(normal science)一詞,簡言之,是指某一學門的科學社群在該學門「典範」(paradigm)的指導下所從事的研究。其性質通常不是為了發現未知的新現象,而是為了增進所研究的事物與經由典範所預測的結果兩者之間的相符程度,以求穩定地擴張典範所涵蓋的廣度與預測的精度。在常態科學發展期間,科學社群對於新理論並不感到興趣,因為常態科學的目的只在於精煉典範,並非想發現新的事實或發明新的理論;常態科學越發展,對研究的預期就越強烈,對現象的預測準度要求也就越高,也因此,異常事例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容易浮現。異常事例是不符合依據典範所推論出的現象,典範越精確,發現異常事例的機會就越高,當異常事例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是「危機」(crisis)和「革命」(revolution)的開端,甚至導致新典範的出現。


《22篇名人大腦故事:帶你遨遊神祕的腦神經世界》
The exceptional brain

作 者:羅伯.卡普蘭(Robert M. Kaplan)
譯 者:楊仕音、張明玲
出版社:生命潛能
出版日期:2013 年5 月

 

當然,社會裡的芸芸眾生本來就不是科學社群中有著相似背景的科學家們,同時,一般社會裡也沒有一個人人都可感覺得到在支配著他們思考與作為的典範。但在某一時、某一地、某一族群內生活著,總有個難以詮釋的規範,或名之為「傳統」或「習俗」的東西在約束著我們,能使得我們的行為,甚至我們的言語、思想都不會越過那個框架。當每個人都根據這個規範在框架內活動著的時候,整個社會就會有種穩定的感覺(姑且不論這種穩定是往上升或往下滑)。但,如同常態科學越發展,異常事例就越容易浮現一樣,如果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都在框架中庸庸碌碌時,那些擁有特立獨行表現的「異人」們就容易浮現出來,其中某些人的影響可能只是曇花一現,像是被典範馴服的異常事例,但某些人則會引起蔓延共鳴,其影響的深遠直如科學革命(姑且不論這些影響是讓社會往上升或往下滑)。

本書談了22個這樣曾在人類社會中出現過的真實例子,仔細的描述了那些在有形與無形中引發社會變化的異人們的表現。誠如作者在結語中所說的,「本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大都具有永久的影響力,在某些例子中更是讓人驚嘆,他們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有些人則相反」(頁342),在這個寫作企圖上,作者取材的廣泛,涵蓋科學、藝術、政治、社會等各層面的人物,的確讓讀者感受到:在歷史上,有這麼多樣化的異人們曾經與桎梏的框架對抗,並激起蔓延共鳴的效果。但作者的目的顯然不止於此,作者想進一步闡述的,該是這些與桎梏框架對抗的異人們的特立獨行是怎麼養成的?不管異人們成就的結果是帶來進步或災難,作者想告訴讀者的是:什麼樣的內在因素驅動了這些人完成了那些不凡的成就?

 

獨特大腦造就了不平凡?

如同本書結論式的英文標題: The exceptional brain—and how it changed the world(異於常人的腦,與它如何改變世界),作者將答案指向了「exceptional brain」(異於常人的腦)。他認為每位異人特立獨行的心靈皆源自於「有問題」的腦子,這些問題包括「顳葉癲癇症」、「強迫書寫症」、「鏡像書寫症」、「帕金森氏症候群」、「精神分裂症」、「強迫症」等等。作者以編年寫史的方式,鋪陳了這些腦部疾病如何在這些異人們的成長過程中適時的出現,也適時的改變了他們的心性與作為,終至造就了突破他們所處時代框架的成就。

雖然作者極力鋪陳的是「生理決定命運」(頁342),在依這樣的信念寫作的同時,卻也發現了無可逃於演化論所揭櫫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誠如作者所自我陳述:「雖然挑選案例是基於好奇,再加上信念(或者一開始是希望),想釐清他們的大腦如何運作,結果無意間就產生了平衡。……雖然無論特里比西自己心中多麼盼望,終究還是無法成為另一個希特勒,然而我們卻但願,希特勒只是特里比西。……一個像喬.席爾維這樣有驚人的組織技巧與能力、又善於指使他人的人,如果沒有因上述因素而產生不良變化,那麼他能對社會有多大貢獻?」(頁344),在作者以訴說歷史故事的筆觸引領之下,讀者仍能感受到那些社會框架的巨大宰制力。即便如漢斯.柏格這樣偉大的心理生理學家,由於身處二次大戰時期的德國,仍然會因為政治的因素被迫終止研究工作,甚至最後因病抑鬱自殺而終,直到他過世後的數十年,才在科學界獲得他實至名歸的評價。在這些類似長時間、遠距離的回顧中,作者訴說的故事裡,一如在常態科學中典範對於大多數異常事例的作用,這些異人們所處環境對他們的「天擇」仍展現了一定的限制作用,這也引出了作者自己最後結論式的感慨,「歷史便決定了神性」(頁342)。

作為闡述書名副標題所陳述的:「它如何改變世界」,作者的努力應該是成功的,然而,但就主標題所標示的主角:那些「異於常人的腦」之內涵界定,在許多細節上,作者卻留給讀者許多力有未逮、未竟全功的解釋。這些未竟全功的來由,不僅止於作者「刻意在字裡行間避免醫學專用術語,……同理,神經解剖學或神經外科手術類的專有名詞也會儘量避免,以期本書不至於變成一篇篇艱澀難懂的學術論文。」(頁9)在科普讀物寫作上的專業自制,更多的部分,該是來自於神經科學與精神醫學目前的知識仍不足以滿足作者在寫作這本書之時的野心——那些不同於常人的腦,到底是哪些地方出現異常?【更詳細的內容,請參閱第528期科學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