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4-01-01接種牛痘技術探源 529 期

Author 作者 何子樂/前交大應用化學系教授。
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了天花病在地球上絕跡的喜訊。歷史上對付這個令人萬分畏懼的流行症,以接種牛痘作為預防措施是最重要的里程碑。英格蘭醫師詹納(Edward Jenner,1749~1823)發明該技術,造福全民、留芳百世。詹納生在一鄉村牧師之家,五歲時喪父,靠兄長扶育。十三歲開始跟隨一位醫師見習,八年後出道,再赴倫敦依附亨特醫師(John Hunter, 1728~1793)繼續鑽研,至二十四歲回鄉服務。

當時在歐洲,每逢天花病出現,便採用從中國傳入的人痘接種,但此法效果(安全性)令人擔憂,詹納行醫時屢屢產生挫折感。他觀察到擠牛奶女工常感染與天花類似的病,只是症狀輕微,而且她們在病後不會得天花!經過長期調查,他深信接種牛痘給予人類免疫力遠比採用人痘安全。不幸他的意見遭同行和教會的強烈反對。猶疑多年後,他終於決定於1796年5月14日進行實驗:從一位擠牛奶女郎手臂取得痘瘡膿液,種在一個小孩身上。其後約半個月,接種了牛痘的小童身體出現微恙;7月中,詹納替他種人痘卻未引發天花,因此証明方法的優點。其後,詹納不斷改進技術細節,在1798年出書公佈結果,最後得到英國及歐洲各地政府接受接種牛痘以防天花病的價值。

影響詹納開發這項工作的模範,應該是亨特醫師。亨特在蘇格蘭出生,1748年投靠在倫敦開辦解剖培訓學校的兄長,工作時得到很好的技術鍛煉,1760年有了英國軍醫資格。七年戰爭結束,他便在倫敦開業,迅速地建立了地位名氣。亨特對性病病因與治療都有興趣,甚至自身感染研究病情。1767年,他收取一個病人陰莖的膿液,滴在自己下體上,然後在液滴下方割戮兩刀,使液體滲入組織。下疳在兩天後出現。由於他不知病人同時患上梅毒和淋病,以致下了一病二癥的錯誤結論。不過這大膽實驗,引發醫學界巨大震撼。他的徒弟詹納感受,必比常人深刻,又對有關技術了解也會比常人透徹。筆者臆測詹納的種牛痘方法,包括思考和實驗,其源頭可追溯到老師身上。

著名的自體試証案例中,神農氏嘗百草是傳說,澳洲的馬歇爾醫師(Barry James Marshall,1951~)之事跡千真萬確。他為了証明幽門桿菌是導致胃潰瘍和胃癌的元兇,吞食了一瓶培養的細菌以觀察後果,犧牲精神可敬可嘉。又抖出埃及斑蚊是黃熱病傳媒和潛伏病毒感染性研究,竟成就了巴拿馬運河成功開掘之一事,歸功於美國軍醫黎特(Walter Reed)組織的小組人員自願感染來搜集證據。卡洛醫師(James Carroll)與拉斯爾醫師(Jesse Lazear)二人壯烈成仁,可歌可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