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4-01-01PISA 2012 數學評量的啟示 529 期

Author 作者 單維彰/作者任教於中央大學數學系。
去年12月3日下午,全球「同步」公布了PISA 2012的評量結果,針對某些國家的區域性報告也一併出爐了(不含台灣)。至本篇截稿為止,各大報紙都報導了台灣在數學、閱讀、和科學三方面的排名,國科會和國民教育署也發佈了「官方」報告。但整體而言,網路上能搜尋到的各方詮釋與反應還很少;相信在大家讀到本篇專欄之前,已經有很多新的消息散播於媒體之上了。

本欄在民國97年1月和2月,分別介紹過PISA國際評量的背景,以及它對數學能力或數學素養的定義。當時,根據2006年的數學測驗結果,就曾提出一個值得留意的現象,我國的評量分數「標準差」過高:事實上是世界第三高。2006和2009年的「主要」測驗是科學和閱讀,所得的數學評量資訊還可以說不太精確。但2012年的「主要」測驗就是數學了,我們不能再迴避這個事實:我國15歲國民在2012年的國際數學評量中,所得分數的標準差是世界第一高;國科會的報告說『標準差116,相較第二高的國家(105)有明顯的差距。』

 

圖一:2013年PISA數學測驗東亞國家學生表現分布圖,每個等級由左而右依序呈現上海、香港、韓國、日本及台灣的百分比。本圖裁切25%以上數據。

PISA產生的浩瀚資料,可以讓研究者各取所需地工作個一兩年。在這三頁的篇幅裡,我只想對《科學月刊》的讀者們說一件事:關於標準差過大的這一件。我國受測學生的樣本,乃是按照主辦單位OECD的抽樣規定辦理,且根據國科會報告:『我國應試樣本包含163所學校(包括國中、五專及高中職),實際參與評量學生為6037名,淨出席率達到96.1%,評量參與情況良好。』讓我們假設其統計數據有足夠的信心水準。

標準差代表數據的分散程度,大的標準差表示我國學生的數學成績懸殊。

請參考圖一,裡面有7叢長條圖,其橫坐標1, 2, 3, 4, 5依序表示評量表現落在第一、二、三、四、五級數學能力的範圍內,而0 表示未達第一級,6表示達到第六級或者更高。每一叢裡面的五條長方形,最左邊代表上海(中國僅以上海市參加評量),最右邊代表台灣,中間是香港、韓國、日本。
縱軸表示各地區受測學生在各等級的百分比;但是我要關注0, 1, 2 的相對比例,所以裁切了百分之25 以上的部分。

從圖一的6那一叢,可以推論上海和臺灣的「超標」學生特別多。這群學生是讓臺灣站上國際評比第四名的「功臣」(但PISA的官方報告指出,名列三、四、五的香港、臺灣和韓國的成績,在統計上並無差異)。不論他們自認為數學能力如何?看待數學的態度如何?PISA測驗顯示我們有一群優秀的少年,他們不但掌握了基礎的數學知識,也能夠有效地運用它來解決實際問題。……【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