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4-15悼念曹亮吉學長 472 期

Author 作者 李國偉/中央研究院數學所兼任研究員、中山大學榮譽講座。
在我認識曹亮吉學長之前很久很久,我已經聽熟了「曹亮吉」這三個字。當年我就讀省立台北建國中學初中部,我們那屆是「省辦高中、市辦初中」前最後一批初中生。那時建中每次月考之後,教導主任會在全校週會上,宣布各年級名列前茅學生的名字,幾乎每個月都聽得到高中部有曹亮吉這個名字。

《科學月刊》創辦人林孝信在1965年大三時,邀集同學去幫《台灣新生報》編製《中學生科學週刊》。我是台北扶輪社輔導建立的建中少年服務團團長,曾經與團員協助供稿。因此當孝信領軍在1970年創刊《科學月刊》後,我隨即成為忠實讀者。亮吉學長與孝信在芝加哥大學為室友,所以也是《科學月刊》的「開國元勛」,並且幾乎每期都發表文章。我讀臺灣大學數學系的四年,師資青黃不接,好些課由研究生開講,大家學得片段而缺乏統整。亮吉學長有優異的文化素養,因而文筆流暢引人。他能將數學題材娓娓道來,從平實處貫通觀念的脈絡。閱讀他的數學科普文章,成為我補強知識背景的最佳功課。

1982年我在完全沒有心理預期下,經中央研究院物理所林爾康所長引領,到國家科學委員會負責數學學門的業務。當時一項重要工作是與設在臺大數學系的「數學研究中心」協調共同改善國內數學研究環境,促進研究工作發展。通過這項協作,我開始與亮吉學長有較多的交流。1985年國科會自然處執行數學研究環境調查,並以其結果為基礎實施首次的學門規劃。亮吉學長是積極的參與者,對於各校數學相關系所的資源實況,進行了全面的盤查與瞭解。1994年在李遠哲院長領導下,我與亮吉學長同時擔任行政院教改委員會委員。在多種場合與亮吉學長合作共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的謙謙君子之風,行事和緩低調,思慮細緻周到,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亮吉學長影響我最深的方面是引介我加入《科學月刊》這個團體。我與他在推動數學研究發展的各項活動中,推測他默默評估我應該與《科學月刊》的朋友有氣質相通之處,特別對普及科學知識方面具有堅定的使命感。大約在1983年學長帶我去科月編委會,在一間小房間裡來自各學科的好漢,七嘴八舌談論各種與科學知識及科技政策相關的話題,心思幾乎都沒放在編輯任務上。我立刻喜歡上這個充滿熱情、興趣廣泛、學養優異、年輕又有活力的團體。之後,大概有十五、六年時間,我都積極參與科月的活動,擔任過編輯委員、社團委員會委員、理事、科學出版事業基金會的董事。《科學月刊》社團在我的人生中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使我能走出數學本科的圈子,與臺灣嬰兒潮一代的科學菁英共同成長。這一切都感謝亮吉學長做為我的引路人,並且建立榜樣形象,為臺灣的科學啟蒙與紮根無怨無悔地奉獻。

3月18日是我自美返國居家檢疫第二天,驚聞亮吉學長遽歸道山。3月26日仍在居家檢疫期間,因限制行動無法出席學長的追思會,特書此文悼念與亮吉學長的君子之誼。

 

曹亮吉參加科學月刊社活動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