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21-03-30骨子裡藏了什麼祕密?關於恐龍胚胎學的二三事
616 期
Author 作者
黃大一/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生藥學博士班,中興大學客座教授,曾任蘋果公司中文電腦研發顧問、中華玩石家地科協會創始人理事長、美國國家地理協會科學探索者、吉林大學唐敖慶講座教授。
2013年,筆者團隊在《自然》(Nature)發表了一篇封面論文,揭示「恐龍胚胎學」(dinosaur embryology)的相關研究〔註〕。當時,有人認為我們提出的「恐龍胚胎學」只是恐龍學(dinosaurology)裡面的一個部分,不足以獨立成為一個重要的分域,但透過我們團隊的努力,這些年來陸續發表了許多論文,更從「古(生物)化學 」(Paleo Chemistry)角度切入,讓我們看進骨頭內,揭開恐龍胚胎骨頭裡的諸多奧祕。
註:讀者們若有興趣也可以參考《科學月刊》第549、550兩期的〈看進骨頭內恐龍胚胎學(上)、(下)〉。
探討恐龍胚胎發育等相關課題,其實對於恐龍學來說相當重要,因為最早期的恐龍胚胎化石非常少,導致恐龍學界在這方面的空白。筆者有幸在中國雲南發現了世界最古老的恐龍胚胎──大約2億年前的祿豐龍(Lufengosaurus)胚胎,後來又發現大約相同年代的易門龍(Yimenosaurus)胚胎,當然該好好深入的探討恐龍胚胎發育!
我們在去(2020)年也發表了兩篇恐龍胚胎學論文,本文就來談談這兩個課題,也和大家分享恐龍胚胎學的樂趣與發現。
祿豐龍在胚胎時就已經換牙齒了!
閩南語俗諺常說:「吃飯皇帝大。」動物個體為了生存,一定要吃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牙齒。沒有適當的牙齒,吃不了適當的飯,就會無法存活;而英語裡也有一句話是:「人如其食。」(You are what you eat.)恐龍當然也不例外!植食性恐龍和肉食性恐龍的牙齒也會長得不同,才能吃下不同的食物存活。
恐龍胚胎很少被發現,特別是早侏羅紀恐龍,到目前的化石紀錄為止,全球只有三例。而本文介紹的兩個,都是由筆者所發現,並與團隊一同研究的。這批化石最早由筆者在一次田野調研中採集,經過跨國團隊後續的清理、電腦斷層掃描、切片(圖一)後,我們罕見地看到,中國早侏羅紀祿豐龍胚胎發育過程被保存下來(圖二)。這也使得我們能比對這些孔龍胚胎、剛孵化、成龍的牙齒發育情形,講出一段古老恐龍牙齒的故事(圖三)。
圖一:祿豐龍胚胎微電腦斷層掃描、切片和示意圖。最上方為微電腦斷層掃描,紅色標示出祿豐龍胚胎上頜骨,兩條線標示切片位置;
中間是切片的照片;下圖標示出第一代牙齒(紅色)和第二代牙齒(藍色)的相對位置;祿豐龍還沒孵化吃東西,就已經在換牙齒了!
圖二:祿豐龍胚胎上頜骨裡面的牙齒。
我們稱為2003樣本,是在祿豐大洼恐龍山無意間撿到一個比較完整、被我稱為「始作俑者」樣本,口腔內的牙齒近拍。
圖三:2010年11月,我們在祿豐大洼恐龍山發掘祿豐龍胚胎化石的情形。
祿豐龍胚胎化石透露了哪些祕密⋯⋯?
祿豐龍是龐大長頸蜥腳類恐龍(Sauropoda)的早期祖先,筆者與團隊一起研究了保存非常良好的祿豐龍胚胎頜骨(嘴巴的上下巴),並看到好幾個頜骨裡還保存著許多牙齒,令我們吃驚!透過組織學(histology)和微電腦斷層掃描(micro CT)分析,我們發現在恐龍胚胎早期形成和發育過程中,就有幾代的牙齒發育週期。也就是說這些祿豐龍胚胎,在還沒孵化破殼吃外界食物之前,就已經「咬牙切齒」換了好幾代牙齒囉(圖四)!
圖四:祿豐龍胚胎上頜骨裡面的牙齒。圖中的tn表示第幾代牙齒,t1為第一代,t2和t3表示第二代牙齒、第三代牙齒。
吉林大學唐敖慶講座教授賴茲(Robert Reisz)表示:「恐龍胚胎牙齒的化石非常稀少,但它們是探討脊椎動物發育演化的關鍵要素。」透過這些獨特的化石,我們首次能夠比較同一種恐龍從胚胎、孵化破殼到成龍各階段的牙齒發育。……【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