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4-02-01輕鬆上路好方便—能自動駕駛的智慧車 530 期

Author 作者 吳炳飛/任教交通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彭昭暐/任教中山大學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蔣欣翰/任教輔仁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李祖添/任教中原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機械公敵》(I, Robot)設計出雙座跑車奧迪RSQ,它擁有夢幻般的流線設計,在車輪環節則為直徑18 吋、金屬鎂製作成的旋轉球,使汽車不僅能前後方行駛,也可以左右行駛,增強汽車的靈活性和轉向性。

當坐上座椅時,電腦會根據你的身型自動調節座椅的位置,以及靠背的貼身程度,讓你能以最貼身、最舒適的姿勢駕駛。最特別的是,在駕駛座找不到方向盤、排檔器、離合器、煞車與油門。只需要將車上電腦打開,輸入目的地,以及在車行駛中你所感興趣的數據,車子會由電腦控制,自動朝目的地行駛。

駕駛員有興趣的數據將會以3D圖像形式投射在儀錶盤處,在自動駕駛中可以對行駛狀況有所了解。當然也可以採用手動駕駛,此時兩個號角型的方向控制桿會自動伸出。RSQ 所採用的方向輔助是最新科技的紅外線感應系統,只須要轉動控制桿就會朝你想要的方向行駛。汽車速度也不再是通過油門踏板來控制,而是通過方向桿上的正負標誌來控制,「+」表示加速,「-」當然就是表示減速,同時也可用於剎車。RSQ的設計處處展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讓人可以更輕鬆、安全地享受開車的樂趣。

10多年前電視影集《霹靂遊俠》(Knight Rider)中,能與駕駛對談的車,現在也將能透過智慧型手機來實現。影集裡李麥克跟夥計合作無間,經過30 年後,車主跟車子互相對話的場景是否能夠實現?

影集中的霹靂車由人工智慧導引,可呼叫它來載車主,能說話,而且能抵抗大部份的武器攻擊,也能跳過障礙物。目前技術還不能完全辦到,但對很多人來說,iPhone 手機上的Siri 為最貼近的技術。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雪佛蘭,將開始在特定車款上加入使用Siri 的功能,車子與手機會透過藍芽連接,當車主想要發指令給Siri 時,只要按下方向盤上的特別按鈕,就可以跟Siri 對談。

電影《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中的無人駕駛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有十分貼近的成果。它可以藉由專用路面來達到自動駕駛,駕駛只需設定想去的地方,就可等待自動車抵達目的地。在專用路面上的車可向四周車輛交互傳遞訊息,使得車與車之間可在高速中保持固定的車距行駛,如同列車一般。駕駛只需在車上等待自動車帶領他抵達位置,如此一來可減少人為原因導致的車禍,同時路上可容納更多的車流。

看到以上各種不同具有未來感的自動車,有沒有蠢蠢欲動想要一台這樣的汽車?

自動駕駛技術

為了可以達到完全自動駕駛,許多相關技術相繼研發出來,大略可分為四個部分:影像技術、雷達技術、定位技術和控制技術。這些技術所需要的感測器有攝影機、雷達、雷射測距儀、GPS、里程計、控制器等,如何整合所有感測器的資訊將是此系統最大的難題,以下將介紹各技術的發展。

影像處理技術主要是處理車輛前方的環境,路面上的所有資訊都是需要關注的,在此列舉幾項需注意的路面資訊:

(1)道路線偵測:為了讓車輛可以安穩的行駛,透過道路線偵測確保車輛行駛在安全的範圍內。
(2)障礙物偵測: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會遇到障礙物,如前車、行人,透過障礙物偵測,讓車輛在自動駕駛的過程中可以順利閃避障礙物繼續行駛。
(3)盲點輔助:車輛在變換車道的時候,可能會看不到兩側的來車,透過盲點輔助可以計算來車的速度,並計算變換車道的時機。

然而影像技術,又可劃分為單眼視覺與雙眼視覺,上述的偵測方法皆可使用單眼視覺實現,但雙眼視覺也有其必要性。雙眼視覺可生成視深圖,透過視深圖可以得知圖中每個物體的距離,也不需要分別定義每項物體的特徵,但缺點是運算量繁複,因此在系統實現上需要去作取捨,以期達到最好的效果。

雷達技術主要是用來偵測車輛周圍的物體,而遠距離時使用雷達在避障資訊上是非常準確的,但卻無法得知周圍的障礙物是什麼。因此需要結合多台雷射測距儀去掃描周遭環境,把周遭環境建立成3D 圖形資訊並分析,適時給予安全警訊,讓車輛得以安全行駛。

定位技術是記錄車輛所行駛的路徑與目前所在的位置,透過GPS 的定位可供駕駛者做路徑規劃,讓駕駛者可以避開塞車的路段,減少行駛所需的時間。

控制系統是整合影像與雷達的資訊,控制車輛的油門、剎車、方向盤,讓車輛擁有自動轉彎、加速、減速、閃避障礙物、超車等功能,確保駕駛可以安心的享受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系統功能

一般自動駕駛車輛上具備許多的功能,然而這些功能都是透過感測器得到環境與車輛本身的資訊,如何將這些資訊整合,提供更準確、便捷的服務,不只是依靠單一功能,而是靠具有調控能力的智慧型系統來協調。

環境辨識系統
環境辨識系統的主要目的是感測與辨識車輛周遭的環境,如行人、樹木、車輛、交通號誌等。在影像技術辨識的方法是擷取各種障礙物的特徵,而使用雷射測距儀技術則可建立車輛周遭的環境地圖,當兩個資訊整合在一起,即為完整的環境辨識系統。可應用在未知環境下,由此系統輔助車輛在行駛時避免撞上障礙物。

遙控與自動停車系統
當駕駛人抵達目的地下車後,只要用智慧型手機對車輛下達停車指令,車輛將透過各種輔助裝置,以自動駕駛方式找尋合適的停車位,當車停好後隨即啟動防盜系統,並回傳訊息於車主手機。車主要離開時,只需下達開車指令,車輛就會自動駛離停車位置,開到車主所在位置。由此系統可以有效規劃停車場內的空間運用,一方面駕駛者也不必為了找尋停車位而浪費了時間。

定位系統
常見的定位是使用GPS 與里程計,配合Google Map 做全方位的位置偵測,由此系統可以得知目前駕駛者在何處,也讓駕駛者可以規劃路徑自動駕駛。

主動式巡航與跟車系統
一般在高速公路或於市區塞車時,藉由雷達可探測前方數百公尺的障礙物,控制車輛姿態維持安全距離;而在車身加裝超音波感測器與車前方的雷射測距儀進行周遭路況、車況的監測,甚至將主動介入、協助駕駛人迴避危險。當駕駛者需要長途開車時,由一輛前導車在前方引導,透過無線通訊互相溝通,根據前導車的行駛狀況來做行駛的調整,由此系統來輔助駕駛者安全行駛。……【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