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1-03-01像鍬形蟲又像天牛 神祕的擬鍬形蟲真面目 615 期

Author 作者 胡芳碩/中興大學昆蟲系大三,《臺灣研蟲誌》主編、網路新聞泛科學的專欄作者。主要研究方向為隱翅蟲系統分類學、擬鍬形蟲生物學。
擬鍬形蟲科(Trictenotomidae)長得像鍬形蟲,又有點像天牛,因而有擬鍬形蟲或三櫛牛等俗名。牠們是相當大型的一類甲蟲,最大型的擬鍬形蟲體長甚至能超過9公分!

擬鍬形蟲最明顯的特徵就是其觸角末端三節成櫛齒狀。牠們廣泛分布於亞洲,且大部分種類生活在熱帶或副熱帶地區,如中國、印尼、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越南及臺灣等地,但也有如馬奎特刺胸擬鍬形蟲(Autocrats maqueti)分布至較高緯度的韓國。

撲朔迷離的分類位置

擬鍬形蟲科是一個種類數相對較少的科,科內共有2個屬16種,分別為擬鍬形蟲屬(Trictenotoma,11種)與刺胸擬鍬形蟲屬(Autocrates,5種)。兩者的主要區別特徵在於:擬鍬形蟲屬的前胸背板側緣較為圓滑,而刺胸擬鍬形蟲屬的前胸背板側緣則具有明顯的刺;再者,擬鍬形蟲屬的小楯片呈三角形,刺胸擬鍬形蟲屬則呈半圓形。

由於牠們相對較大的體型、修長的大顎及長長的觸角,擬鍬形蟲常常被誤認成鍬形蟲或是天牛中的鋸天牛亞科(Prioninae)昆蟲,其科級的系統發育位置也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在19 世紀中期,當此兩屬被描述之時,擬鍬形蟲科尚未被建立,牠們被放置在與現今分類系統關係相差甚遠的科別:擬鍬形蟲屬被放置在金龜總科(Scarabaeoidea)的鍬形蟲科(Lucanidae);刺胸擬鍬形蟲屬則被放置在金花蟲總科(Chrysomeloidea)的天牛科(Cerambycidae)。在擬鍬形蟲科被建立後,此科仍被認為與天牛科較為接近,直到21世紀初期,仍有部分學者支持此概念。

儘管有許多早期文獻認為,擬鍬形蟲科與天牛科較為接近,但在20世紀後期,漸漸開始有學者提出:擬鍬形蟲科應該放置於擬步行蟲總科(Tenebrionidea)底下;甚至有學者認為擬鍬形蟲科應該被放置在樹皮蟲科(Pythidae)中,作為樹皮蟲科的一個亞科。這些學者的想法,多半是基於擬鍬形蟲的成蟲跗節形式與幼蟲形態。擬鍬形蟲的跗節形式與鍬形蟲和天牛明顯不同,牠們的跗節形式為5-5-4(前足節數-中足節數-後足節數),此形式符合擬步行蟲總科的特徵,而鍬形蟲科及天牛科則皆為5 - 5 - 5 的形式。

 


與擬鍬形蟲科相近的微樹皮蟲科(Salpingidae)的成員:臺灣微樹皮蟲(Salpingus taiwanus)。(黃福盛拍攝)

而牠們的幼蟲腹部特徵則與樹皮蟲科幼蟲有多處相似,也因此,擬鍬形蟲科被認為是微樹皮蟲科群(salpingid group)的成員,這個科群包含了前述的擬鍬形蟲科、樹皮蟲科、微樹皮蟲科(Salpingidae)及盤胸蟲科(Boridae)等。近年來分子生物學蓬勃發展,多數的分子系統發育樹也都支持擬鍬形蟲科於擬步行蟲總科內的位置,但由於鮮少有針對相近類群的分析取樣,所以擬鍬形蟲科的姊妹群(sister group)究竟是誰?目前在學界內仍有分歧,但擬鍬形蟲科屬於擬步行蟲總科的說法,在現今學界廣泛被接受。……【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6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