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14-04-01小舌苔,大學問
532 期
Author 作者
程樹德/任教陽明大學微免所。
中國傳統的疾病診斷,挺重視舌的特徵,這是延續近三千年的經驗傳承。到了明代,即有醫書以彩色圖繪,描寫舌頭,如「白胎舌」、「將瘟舌」、「中胎舌」種種區別,馴至清末民初,有一位曹炳章先生,更集結古來醫家辯證舌苔,治療病症的論說,加上119幅彩圖,寫成五卷本的《辨舌指南》,算是辨舌之集大成。
辨舌不必侵入人體,是簡單又有價值的診斷方法。基本原理,乃觀察舌表面形狀、顏色、質地,以猜測病人體內狀態,例如舌上表面之「舌苔」(或稱為「舌胎」),若白且油亮,即病人犯寒之象,反之若黃且較緻密,即病人熱或燥象。
以寒或熱來描述病人體質或感覺,當屬於一種統攝多個細部特徵的描繪性名詞,例如寒氣重的人,會臉色發白,舌苔白且油亮,喜暖、喜熱食熱飲、腹漲、畏寒、多尿、尿清、糞軟、手腳冷;反之熱氣重的人,臉色發紅,躁動,舌苔黃且緻密,呼吸氣息臭,怕熱、喜冷、喜冷食冷飲、尿黃、便祕、胃有燒灼感等。
相當於寒象的白苔,與熱象的黃苔,一般正常人舌上附著物少,味蕾稍白,而底下舌組織粉紅;通常用眼可清晰分辨這三型。北京清華大學信息科技國家實驗室生物信息學部,李梢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小組,先將三型照相,再將影像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二個獨立變項,將之標在一個平面座標圖上,可見三型清楚分為三群,互不重疊,表示人主觀認定外,可用儀器之軟硬體,將之明確分辨,不會混淆。
現代西方醫學雖不像中醫那麼看重舌苔,但還是有零星的研究。例如由產膿鏈球菌感染所致的猩紅熱(scarlet fever),因細菌所分泌的外毒素,會破壞紅血球,而產生紅斑點,使患者舌頭變鮮紅,但因味蕾仍有些微白色,酷似草莓,致有「草莓舌」的徵象,又例如舌表面會部分褪色,或出現裂紋,被稱作「地理舌」(geographic tongue),這與體內某些疾病,或移動性口舌炎(migratory stomatitis)有點關係。
受中醫影響,現代西醫研究者,也試著看舌苔與病症有無關係!近來有報導指出,舌上有「澱粉粒」(非真的澱粉,而是蛋白質積聚於細胞外空間,看起來像澱粉顆粒),則有可能是漿細胞腫瘤的表現。漿細胞是免疫系統中生產抗體的「B 細胞」,它有可能癌化而導致不受控制地繁殖,也有可能停在體表黏膜層內分裂,造成明顯的顆粒狀突出。另外,無牙的老人,其舌頭的外表特徵,也可能顯示老人是否容易罹患吸入性肺炎呢!
雖然影像分析技術可確證,舌苔形態與人的寒熱徵候,似有清晰的對應關係,且中醫典籍也將寒熱與某些疾病,連繫在一起,但這可能是相「關聯」(correlation)的關係。若我們想知道,身體內部狀態,經由何種分子,或物理化學原因,進而表現為舌苔,那就得用目前的研究典範,例如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的語言,予以說明。
自從有了大規模核酸定序技術後,科學界較可以處理混雜菌群(microbiota)了,因此爆發了對人類腸內菌的興趣。本專欄以前也談過, 人體腸內菌由幾百種細菌及古菌組成,除了刺激嬰兒免疫功能逐漸成熟,也能因菌種間互相制衡, 防止病菌在腸內繁殖坐大,更能合成重要維生素供腸黏膜吸收,以及消化多種多醣,使它變成各種小脂肪酸,進而成為人體的養分,甚至也是造成肥胖的輔助因素呢!......【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