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14-05-01注音輸入法亟待修訂 533 期

Author 作者 張之傑/中華科技史學會會員。
筆者於1997年夏開始學習電腦文書,一開始就使用注音輸入法,至今沒使用過其他輸入法。注音輸入法始於何時、何人(或機構)已難稽考。鑑於臺灣的中文電腦系統1980年代興起,注音輸入法大概也始於1980年代。

注音輸入法的優點有二:其一,會讀就會輸入,不需學習;其二,揀選一個字,會出現若干詞,可增加輸入速度及減少用詞遣字訛誤。

然而,注音輸入法的字庫,所收詞彙很不理想。我編過辭典,對於辭典有點概念。一部辭典收詞多寡,和規模大小有關。但不論規模大小,收詞不能沒有原則。筆者編輯《百科大辭典》時,曾擬定收詞三原則:豐富、重要、平衡,使參與者有所依循。

所謂豐富原則,就是在既定規模下,收詞盡量豐富;所謂重要原則,就是不能收列相對較不重要的詞彙,而遺漏相對較重要的詞彙;所謂平衡原則,就是收列某一重要詞彙,不能遺漏與其同等重要的詞彙。......【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