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14年
- 534期-物聯網(6月號)
文章專區
2014-06-01與一隻臺灣新紀錄海膽的邂逅與聯想
534 期
Author 作者
黃興倬、李坤瑄/任職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講到「海膽」,一般人的原始印象是「長得像刺球的海洋生物」(圖一);老饕的腦海浮現的則是日本料理的「雲丹」(圖二),在唇齒間齧嚼的生殖腺,從舌尖到鼻腔散發的海洋氣味。勤勉的學生們則是可以熟練地背出「棘皮動物門下之一綱,幼蟲兩側對稱,成體輻射對稱,體表佈滿棘刺,為其防禦構造」。
圖一:針球狀的白棘三列海膽。
圖二:海膽生殖腺——雲丹。
對海洋生態學者而言,海膽是一群棲息在海底,以棘刺防禦天敵的生物,用發達的口器在底質上啃食藻類,數量與食性足以影響當地底棲生態的重要角色。
對發生生物學者而言,海膽是歷史悠久的胚胎實驗材料,是價廉且容易操作,並可大量獲得精卵的模式生物。迄今仍被大量研究使用,作為探討基因如何影響後口動物(deuterostomes)身體發育的重要工具。
對於潛水人而言,海膽是「危險的海洋生物」典型代表。尖銳的棘刺,即使是潛水衣也可以輕易刺穿,質脆的棘刺刺進肌肉後,容易在體內碎裂,表面附生的細菌引起發炎反應;碎裂的棘刺碎片不易取出,只得靜待我們的組織將之消溶、吸收、排出體外。然後在接下來的兩週內,隱隱刺痛的傷口會不時提醒潛水人:「下次要小心!」
但對於自然學家和個體生物學者而言,海膽是一群「原則簡單,細節複雜,例外一堆」的無脊椎動物。光是比較不同海膽殼體標本上的細微結構圖案,就足以讓業餘的玩家們沉迷到衣帶漸寬終不悔(圖三)。各類海膽不同的形態、生理、行為,在野外的種種習性,在生物學家的眼裡,都可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
圖三:不同正型海膽體殼的顏色與構造,美麗而變化多端。
各式各樣的棘刺,有什麼用途?
相對簡單的扁球形體型,表面覆生碳酸鈣質的棘刺,口面朝下,反口面(肛門)朝上,這是棘皮動物門(Phylum Echinodermata)海膽綱(Class Echinoidea)的基本特徵。 ……【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