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專區

2020-11-15DrugCell用人工智慧篩選癌症治療藥物 467 期

Author 作者 林承勳


(Needpix.com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醫學與癌症治療中心(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School of Medicine and Moores Cancer Center)教授兼癌細胞圖譜計劃與國家網路生物學資源中心主任伊德克(Trey Ideker),日前與研究團隊結合其他神經網路技術,研發一款名為DrugCell的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系統,不僅能預測藥物的療效與合適性,更能進一步檢視系統運算的過程。此技術發表於近期《癌細胞》(Cancer Cell)期刊。

為治療癌症所開發的藥物中,僅有約4%的比例最後能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的核可。對此伊德克解釋,如此低的通過率是因為當前的科技還無法準確地對症下藥,尤其面對機制複雜又獨特的人體腫瘤細胞,更不容易預測哪些藥物能發揮最好的療效。


「雖然目前許多AI系統的確擁有相當的預測能力,可惜處理過程撲朔迷離,就像是一個個『黑盒子』。」伊德克於科學媒體EurekAlert!如此回應。

基於安全考量,AI除了得具備準確的預測能力,還要有透明、公開的篩選過程,才能實際應用在醫療照護上。經由酵母菌細胞基因與突變資料所研發的人工智慧系統,最新版本的「DrugCell」,已在1235種癌細胞株與684種FDA核准藥物的交叉組合(即超過50萬種癌細胞株對藥物的反應結果)訓練下完成機器學習。只要輸入腫瘤的相關數據,就能同時得到癌細胞對已知藥物的反應途徑,以及最有效的藥物組合等資訊。

此外,DrugCell的設計模組還結合了可視化神經網路(Visible Neural Network, VNN)與較傳統的人工神經網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其中,VNN的二元編碼方式,是藉著網路中層層分階的「神經元」來模擬細胞中各層級子系統的訊號傳遞。像細胞基因突變後,系統會由最基本的DNA改變開始,再往蛋白質等較大結構的分子來模擬可能的發展,接著是胞器如粒線體(mitochondria)、高基氏體(Golgi apparatus)等結構,一路到細胞層級和規模更大、更複雜的生理反應。

藉由這種分層運算的神經網路架構,研究員將基因型與藥物的資料輸入DrugCell後,得到預測結果的同時也可以檢視系統在過程中是如何模擬與運算。除了細胞株實驗,研究團隊進一步用DrugCell來預測體外人源化腫瘤異種移殖(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對藥物的反應,結果評估的有效藥物確實讓腫瘤無惡化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有顯著的延長;至於在雌激素受體陽性轉移性乳癌(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治療藥物對病人的合適性預測上,相比其他方法也有更高的成功率。

DrugCell開發的終極目標是能夠用在臨床,並讓病患得到更精準、更高品質的醫療。不過,伊德克與其研究團隊認為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1200多種的癌症細胞株數據是好的開始,但這些尚不足以涵蓋癌症細胞的異質性(heterogeneity),我們會持續加入更多細胞資訊與不同藥物結構。」伊德克也期待不久之後能與臨床研究合作,實際讓DrugCell成為一種診斷工具。

新聞來源
1. Brent M. Kuenzi et al., Predicting Drug Response and Synergy Using a Deep Learning Model of Human Cancer Cells, Cancer Cell, 2020.
2. DrugCell: New experimental AI platform matches tumor to best drug combo, ErekAlert!,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