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18-08-01Google AI創新研究營的啟動 期望培育更多臺灣AI人才
440 期
Author 作者
李依庭/《科學月刊》主編。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在這兩年來勢如破竹的發展,不僅衝擊各項領域,更被科技產業視為未來一波發展的全新革命。有鑑於此,科技部在去(2017)年12月宣布投入資金,在臺灣、清華、交通和成功4所大學建立AI創新研究中心並啟動「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計畫」,期望能提供AI相關培訓課程,培育出更多具有AI跨領域能力的人才。
機器學習技術論壇
而在這波AI風潮中,Google也不缺席,從去年開始便透過舉辦多場機器學習講座,分享Google團隊目前已研發的各種機器學習及其不同領域的相關應用,像是學術領域中,在天文、生命科學等方面都有相關發展,透過機器學習來辨識行星與非行星的訊號,找出太空中可能的系外行星;將人體基因組轉化成圖像格式、運用分類演算,開發出變體識別模型,相較傳統定序方法,能大幅降低其錯誤率。
而在生活科技部分,也曾與會分享在Youtube影音平台上,如何透過機器學習,提供最適合的個人化「推薦系統(recommendations systems)」;在產業界中,也與臺灣傳統紡織產業合作,透過機器學習整合大量紡織布料的數據庫,建置有系統的應用程式(App)提供快速搜尋,有效縮短人力與時間上的分配。這些研究成果,在在顯示Google研究團隊投入大量資源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上的開發,並期望能逐步擴大人工智慧的應用範疇。
Google智慧臺灣計畫
今(2018)年3月,Google更是乘勝追擊,啟動「Google智慧臺灣計畫」,提供各種數位課程、影音創作研習營等,幫助臺灣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除了公司團隊在人工智慧所做的一系列研究與教學外,為響應科技部的AI創新研究中心專案計畫,在上(7)月4號也舉辦「Google AI創新研究營」,邀請國外AI研究專家來臺,安排各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與培訓,傳授各種知識給AI創新研究中心的師生。
而在這次的Google AI創新研究營中安排多場「AI專題演講」探討自然語言處理、醫學影像深度學習應用、推薦系統、「強化學習(reinforcement learning)」和各種機器學習的應用實例。除此之外,為了幫助參與研究營的師生熟悉Google的線上機器學習開源資料庫TensorFlow,Google也設計了「TensorFlow初學者實作應用工作坊」,讓他們能夠透過這項工具建構出自己的人工智慧應用,讓整個研究營的課程不只是被動的學習,還夠主動地進行實際操作,兼具研究與實作雙面向的學習。
深度學習與推薦系統
不僅如此,也藉由「Google AI創新研究營」的機會,請到駐美國總部的Google AI首席科學家紀懷新在這次的機器學習技術論壇中,分享Google機器學習技術如何打造出更精準的推薦系統。在會中,他以Google play商店上的應用程式為例,表示在商店上至少有100萬個應用程式App,並且有190個以上的國家、超過10億個使用者的使用之下,光是在去年就有820億次的應用程式下載量。因此,在如此龐大的數據庫下,如何利用深度學習,提供個人最適化的推薦系統,便是研究團隊的研究目標。
根據研究團隊長期累積針對網路搜尋與線上社群系統的研究經驗,及對使用者行為所帶來的社群效應的洞察,探討Google如何利用AI技術瞭解使用者偏好,提供更個人化的服務。紀懷新表示,其研究團隊發現透過使用深度學習的3大主軸:計算(computer)、大數據(big data)和人才的整合,在2015年建立出TensorFlow,能夠克服多項以往無法及時帶給使用者良好推薦的問題。他更進一步表示,在這2年來,研究團隊已運用深度學習網路打造出超過66項更實用的產品,包含Google play、Youtube等商品及服務相關改善。除此之外,他也藉由實際案例分享推薦系統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創造出更好的使用者體驗。
未來目標與期望
而在Google AI創新研究營啟動記者會上,科技部部長陳良基也到場支持並表示,為了讓臺灣能夠在全球的AI版圖上佔有一席之地,科技部積極建立AI創新研究中心,就是期望能培育更多人才,未來協助臺灣國內產業的競爭力與扮演連接世界AI發展的橋樑。而現今在Google的支持下,透過互助合作,將能更加落實臺灣的人才培育、協助各項技術精進和產業升級。
Google臺灣董事總經理簡立峰也表示,臺灣具有深厚的硬體實力,但軟體上也具有很大的潛力,因此希望透過來自世界各地、在Google推動人工智慧前進的AI專家們,能與臺灣優秀的AI領域研究人才進行知識與技術的交流。他更進一步表示,Google期望透過研究營推動臺灣人工智慧的發展與人才的培育,並希望能達成5000人以上的人才培育,以提升臺灣年輕AI科學家的研究實力,增加臺灣與國際研究主題接軌的機會。
延伸閱讀
1. 李依庭,〈YouTube透過機器學習 讓影音應用更多元〉,《科技報導》第431期27頁,2017年。
2. 李依庭,〈Google研究團隊運用機器學習 探索科學應用〉,《科技報導》第435期2頁,2018年。
3. 李依庭,〈Google機器學習在雲端平台的應用 幫助傳統企業轉型〉,《科技報導》第436期26-27頁,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