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2014年
- 537期-張昭鼎紀念研討會:網路與科普(9月號)
文章專區
2014-09-01Make a CASE!臺大科教中心
537 期
Author 作者
陳竹亭演講。趙軒翎/本刊主編。採訪、整理。
「我對陳竹亭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他的髮型」,主持人、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羅時成教授這麼介紹,「都不知迷倒了多少粉絲」。見過臺灣大學化學系陳竹亭教授的人,不難對此引起共鳴,陳教授如貝多芬般的髮型和犀利直接的談話風格是他最顯眼的招牌。
從2008年接任臺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CASE)主任一職,直到今年七月屆滿退下,陳教授已於CASE服務六個年頭。他說「化學研究已經變成我的副業」,其實不只是這六年,陳教授長期致力於科學教育、科學傳播。他關注如何在無法突破目前的教育困境下,於體制外發展科學教育,「當體制內的教育已經陷入泥淖,體制外的教育就該海闊天空」。CASE 成為他的實踐平台之一,它不僅藉由臺大的科學研究實力,發展出一個具有傳播能力的科學資源平台,更讓這個僅以一個大學為基礎的網路平台,在現今百家爭鳴的科學教育網站中,成為佔有一席之地的先驅者。
在「高瞻」跌倒
在「CASE」站起來
在「CASE」站起來「這是從高瞻計畫過來的經驗」,陳竹亭教授侃侃而談參與國科會第一期高瞻計畫時經營的網站,本意是希望提供中學教師、學生更多的科教資源,豐富課程與學習,不過陳教授直言這個網站「當時根本沒有人要看」。他認為原因在於以前的網站沒有從「終端用戶(end user)」的角度,去思考他們想要什麼東西。「科學家的精神,就是要經驗中學教訓」,CASE以高瞻計畫為借鏡,2008年一開張就訂定了個明確的方向,包含「科學教育」、「科學傳播」以及「科學活動」,而且相當著重於網路的經營。
在這個逐漸以圖像視覺化取代過往生硬文字的時代,CASE在一開始就使用了多媒體傳播的方式。「我們在Facebook、平板電腦還沒有這麼普及的時候,就盡可能在我們的網站中囊括圖像、文字、影音內容,我們適逢其會的將很多那時候的網路使用者常在用的媒體都抓進來。」......【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