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報導
文章專區
2020-09-15因突觸研究點亮探索神經的道路
465 期
Author 作者
撰文|譚婉玉。
講者/柚崎通介(Michisuke Yuzaki)
現職/日本慶應義墊大學醫學部教授、日本神經科學學會會長、日本腦科學相關聯合學會及生理學會顧問
柚崎通介(Michisuke Yuzaki)長期對神經系統突觸的運作機制研究有相當大的貢獻,而他對神經的興趣始於突觸。突觸將人腦的1000億個神經元相互連接並形成各種神經迴路,它的數量估計可達1000萬億個。因此,如何形成特定迴路與維持神經傳導的專一性,仍是非常有挑戰性且重要的問題。
最近研究顯示,突觸的形成不僅受細胞本身的基因表達影響,也不斷地受到神經活性的修飾,而柚崎通介與他的研究團隊,主要研究的就是神經活性如何改變突觸的可塑性。興奮性神經傳遞的長期增強(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和長期抑制(long-term depression,LTD)分別造成突觸後鈣離子通透型AMPA受體(AMPAR)數量的增加和減少,是影響學習和記憶突觸可塑性的重要因子。
為暸解此二者如何經由腦功能的變化影響行為表現,柚崎通介利用光遺傳學(optogenetic)直接調節活體動物的LTP和LTD,並證實小腦平行纖維和柏金氏細胞(Purkinje cell)突觸間的AMPA受體內吞作用以及LTD會影響眼球的轉動。
此外,他也研究負責調控突觸形成、分化以及維持的突觸間組織分子,發現在突觸間隙的細胞外基質中,細胞外支架蛋白作為突觸前和突觸後蛋白的細胞外支架,如C1q家族蛋白的小腦肽(cerebellin)和C1q類蛋白,就分別參與在小腦平行纖維或攀爬纖維與柏金氏細胞間的突觸形成,而小腦肽還參與突觸後GluD2受體的突觸可塑性調控,證明突觸組織分子對神經活性影響的突觸修飾有重要的影響。
目前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如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和阿茲海默症等神經發育異常和神經系統疾病,都和突觸功能缺陷有關。因此,若能對突觸的形成、維持和修飾有更深入的研究,便能暸解腦是如何正常運作,也可釐清不同病理原因如何造成腦功能異常,以對其研擬治療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