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選文章
文章專區
2014-11-01民科談民科
539 期
Author 作者
張之傑/業餘科學史研究者。
筆者請大陸學者宋正海先生介紹「民科」(見10月號本欄目),是因為我就是個民科。臺灣的民科為數不少,希望宋先生的文章,喚起臺灣民科的自我意識。
我不在科研單位工作,但從1996年起業餘研究科學史,已發表的論文不論品質還是數量,都足以和專業學者相抗衡。由於論文有個程度,雖不受專業學者重視,倒也沒人敢譏諷嘲笑。
根據我的長期觀察,業餘學者的作品,大多可和專業學者一較短長。這是因為業餘學者皆為好之者或樂之者,專業學者大多只是為了升等或申請補助。業餘學者沒必要炒冷飯,往往原創性較高;專業學者大多以炒冷飯方式湊篇數,原創性相對較低。業餘學者如做不好研究,大多是因為專業素養不足或才氣不足;專業學者如做不好研究,除了才氣不足,更可能是因為缺乏研究熱情。業餘學者的最大優勢就是熱情。
宋先生說:民科的論文「即使能夠發表,也不會得到學術界的重視和理睬。」這是理所當然。學術界習於互相援引,互通有無,業餘學者能給他們什麼?孔子早就說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民科研究學問純粹是為了樂趣,不受學術界重視,又有何傷?......【更多內容請閱讀科學月刊第539期】